随着自己称霸的野心越来越膨胀,楚庄王野心勃勃,竟然跟周朝的天子,询问鼎的大小。
其意思很明显,他想要用自己的鼎去跟周天子换鼎,间接自己想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要知道,在春秋时期,鼎的大小,只有天子才能过问,诸侯王是无权过问的。
诸侯王的身份要比天子低一个层次,天子是东周时期最高的代表,诸侯王只是被天子册封的一个尊号而已,虽然归为一方土地的统治者,但也要受到天子的管理。
前提也说道过,在春秋时期,光是被周天子册封在关内平原的诸侯国便有一百四十多个,天子出行都是驾六匹马,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是权利以及地位的一种彰显,诸侯王因为要比天子低一个层次,其地位肯定不能跟天子与之比较。
所以,诸侯王只能享有驾五匹马的权利,而鼎的大小,和多少,天子跟诸侯王也是有挂钩的。
天子有九鼎,而诸侯王只能享有七鼎。而鼎的大小,天子享有的九鼎普遍都要比诸侯王的七鼎大上许多。
并且天子持有的九鼎,鼎的边缘上是刻有金龙的,而诸侯王的七鼎,只能刻有青龙,不可逾越。
楚庄王胆大心细,又比较具有野心,甚至要比春秋初年,齐国第一位霸主齐桓公还更加的猖狂,想要跟周朝天子扳手腕,将周朝的统治者拉下马,自己成为春秋时期的天子。
然而,他的这种做法,周朝的天子虽然不敢当面对楚庄王明说,但暗地里却告诫楚庄王,想要取代我的位置,那也看你够不够资格。
虽然周朝的统治日益衰弱,王室与天下共主的虚名已经名副其实的共存亡了,但是周朝的根基还在,过去被周朝册封在关中平原的诸侯国便有一百多个,如果你想取代我的位置,只要我将楚国的狼子野心诏书一发,那些被周朝册封的诸侯国定然群雄并起,任由你楚国在怎么强大,一百多个诸侯国前来讨伐你,你们楚国抵挡的住吗?
楚庄王一听这话,瞬间就不敢再对周天子询问鼎的事情,但楚国在他即位的二十三年中,不断地带兵对外进行扩张,不断的吞并他国的领地,侵占他国的领土,他国领土的统治者投降,但楚庄王嗜杀成性,直接将他国的国君杀死,并且将他国的土地纳入到自己的领地。他的这一系列做法,遭到其他诸侯国的谴责,纷纷起草上书给周天子,但楚国的国力太过强大,周天子的约束也束手无策,根本拿楚国没有办法。万一把楚庄王逼急了,说不定,自己的脑袋在某一天就挂在了楚国的城墙上。
周天子不敢去赌楚庄王会不会这样做,诸侯王弑君在周朝又不是没有出现过。
所以,他不敢去赌,也不敢下定决心去赌,所以周天子任由楚庄王任意妄为,只要不威胁到他自己的地位就行。
楚国在春秋末期,乃至战国时期的到来,一直是霸主的地位。
直到楚庄王死后的百余年之后,春秋时代过去,战国时期到来了。
战国时期的战争,相对要比春秋时期的战争更加的残酷,也更加的血腥。
春秋时期,公元前七百七十年到公元前四百七十六年,历时两百九十四年,大大小小的战争,据春秋史料记载的才不过四百八十多次,然而在战国时期,公元前四百七十六年到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历时两百五十五年,要比春秋时期,少三十九年,战争的数量高达两千多次,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要比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多出几倍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