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作案工具为手术常见的柳叶刀,这个未结案件被命名为“柳叶刀”案。
程子衿刚进刑警队的时候,刑警队接到报案称,市中心一娱乐场所卫生间内发现尸体。
这是程子衿遇到的第一起杀人案,受害者是“柳叶刀”下第六个亡魂。
现场勘查人员来拍照取证,尸体也运回法医室解剖做尸检。
他虽然在大学期间已经知道了“柳叶刀”案,但亲眼看到还是很震惊。
娱乐场所本就鱼龙混杂,脚印、指纹、唾液、毛发等更是数不胜数。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警方依然把这起案子并入“柳叶刀”案。
原因有三,一是案发地点都是人流量大的场所,取证如大海捞针;二是凶器经法医鉴定皆为柳叶刀;三是受害者都是被割破颈动脉,失血过多而死。
警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调查监控录像等证据,但直到相同的案件再次发生,也依然一无所获。
在一次又一次的追踪后,警方认为,“柳叶刀”真凶很可能是被人指使的,凶手可能不止一人,有共犯掩护或收尾。那么,幕后之人便是解开一切谜题的关键。
然而,他们并没有发现受害者之间的关联,也没有找到凶手的作案规律。
十二年里,警方从并没有停下追查的脚步,可凶手却如鬼魂一般,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
程子衿办公室的玻璃墙贴满了受害者的照片,案件记录翻了一遍又一遍,每个字都深深地刻在脑海中。
他认为凶手两年前杀死的被害人身上很可能有重要线索。
因为自那之后,凶手销声匿迹,再没发生杀人案。
肯定有什么原因让他停手了,重案组为了找出这个原因,一个个都疯疯癫癫的。
前几天抓了个小偷,重案组某个成员在审讯时居然问小偷认不认识“柳叶刀”。小偷当然没见过,那个年轻的刑警大发脾气,把咖啡泼到了墙上,到现在审讯室里还有一股奇怪的酸味儿。
也许,世上真有命运一说吧,折磨了警方十二年的案子终于有了头绪。
来报案的人说,他的邻居最近把房子出租了,新来的租客到处打听“柳叶刀”。有时候他半夜还蹲在灌木丛后面,还有一把带血的柳叶刀。
听到这些,程子衿收到短信时激动的心情好像掉进了水里。
他觉得这个线索好像没什么用,但也必须确认一下,他立刻带队去找那个租客。
“姓名!”审讯室里,谭晓棠打开电脑,边问边记录。
“卫、卫小凯。”
从职业年龄到社会关系,问了一遍下来,程子衿很肯定,这条线索没有用。
这个卫小凯是个做自媒体的,毕业于S大新闻系,曾经的毕业论文是有关“柳叶刀”的。
毕业之后,他四处租房,每个小区大概住一到两个月,采访附近居民关于“柳叶刀”的事。
至于那些异常举动,晚上蹲灌木丛是失眠了去喂流浪猫,带血的柳叶刀也不过是为了博关注。
程子衿把他送出警局,并警告他不要再做这些扰乱社会治安的事情。
“喂流浪猫也算扰乱治安吗?”卫小凯无辜地看着他问。
“晓棠,你跟他说吧。”程子衿突然有点羡慕压力锅,想出气的时候就出气。
再来几个卫小凯这样的人,他就直接升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