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卖红薯(2 / 2)

“怎么说话,”大娘嘟囔着,用大拇指掐开一小节红薯头,擦了擦直接下嘴咬一口,甜滋儿,味道比胡萝卜还好些。

正要说来两个吧,那小娃不愿意喊道:“你白吃我们红薯,这是我哥亲手种,不买不能吃。”

大娘看去,小娃儿脸都气红了。

苏辰从爹后面过去抱住自家弟弟,“不至于不至于,送她一个吃又有什么?”

保成完全不懂做生意道道,气道:“我们红薯是卖,她凭什么白吃?”

大娘也生气了,咔擦再咬一口,说道:“你卖东西,我尝一口还不行?土里东西,能值个什么?”

保成眼睛都红了。

苏辰:“土里东西也是我们辛苦种出来,你想尝可以,不能糟践我们血汗。”

“给我儿子们道歉。”康熙直接发话。

大娘瞪眼,手里握着红薯指着康熙:“你一个落魄鳏夫带俩儿子做生意,没先学学话怎么说啊?不让我乐意,我就白吃了你家东西,你还能拉我去官衙坐牢不成?”

康熙淡淡道:“还真能。”

大娘白眼几乎翻到天上去,抱着手臂道:“本来看你可怜,还想给你两个孩子介绍一户厚道大户人家去做工。”

说完了顿一顿,就等这落魄汉子给她道歉,不想看到却是一个青筋突突,真是发火起来汉子:“你让我儿子给别人做工?”

大娘心里一怵,虚张声势喊道:“怎么了?我要不是好心,管你们家闲事呢。”

康熙张口就想喊“来人”,随即才反应过来现在是在干什么,硬生生道:“朕,真是喜欢管闲事,我家事你还没资格管。”

大娘只觉自己一片好心被践踏,又气又恼,在康熙父子三个都没有反应过来时候,巴啦啦一通贬损就朝他们而来。

“好了好了,和气生财。”旁边卖萝卜汉子看不下去,跑过来劝和,而后以送给那大娘一篮子萝卜结束了这场闹剧。

康熙挺生气,只是也明白,卖萝卜这汉子是真好心,最终道谢说道:“多亏了老弟帮忙,还叫你损失一篮子萝卜,这个你拿着。”

苏辰把装好一篮子红薯递给阿玛。

卖萝卜汉子憨笑着摆手:“不用不用,我那一篮子萝卜也就值个两文钱,只当咱们交个朋友了。”

然后又很是敞亮给他们传授经验,“这一片儿靠近太学,出来买东西都是有钱学子雇佣做饭婆,扣斤扣两不少。你适当给让一些,就足够让那些人高兴了。还有些像刚才那个,爱说闲话,随便答应着就是,别较真儿。”

康熙再次道谢,卖萝卜汉子没有要他们红薯,摆摆手去了自己推车边。

苏辰安慰眼眶红红保成:“别生气了,卖吃东西都要给人尝,下次我带你去买东西吃,你看看就知道了。”

保成说道;“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苏辰揪了揪他耳朵。

因为他们东西比较稀奇,一会儿又来了问价,这次人比刚才那个大娘好应付许多,问了价钱和吃法,又问可不可以尝尝。

苏辰拿个小红薯给人家,这人掰下来一块尝过,直接要称五斤。

只不过他们红薯卖是三文钱一斤,五斤十五文,这个看起来好应付人结账时候,直接要给他们砍下来五文钱。

从来只因为五万、五十万扯皮康熙一下子麻爪,这时还要看苏辰,一番坚持之下,买红薯这人终是掏出来十三文。

之后又来几波形形色色客人,竟叫城堡里康熙和保成见识了众生相。

本打算一个时辰收摊儿,两个时辰之后他们带出来一大堆红薯还剩一小堆儿。

隔壁卖萝卜汉子仍没有要走样子,康熙跟儿子商量:“把咱红薯送给他吧。”

实在是不想卖了,卖红薯比当皇帝也没有简单多少。

苏辰想了想,“好吧,反正咱们基本上赚回本儿了。”

康熙便用地上布把红薯兜一兜,走过去送给那个汉子:“我们着急回去呢,这点红薯送给你。你能卖就卖了,不能卖来年春末育上苗,栽种了,秋天比这萝卜收多。”

汉子一开始不要,后来看出来人家是真心相送,称谢不已。

他要给钱,康熙怎么可能要,转身快步走了。

远远,苏辰大声告诉萝卜汉子具体培育红薯秧苗办法。

坐到荣广停在远处马车上,康熙都忍不住学着儿子瘫靠在车厢上,发自心底觉得,老百姓要讨生活太不容易了。

保成精神还不错,催促苏辰:“哥,我们赚了多少钱?”

苏辰把荷包拿出来,倒在他们俩中间一大堆铜钱,一百个摞一堆儿数,最后是:“两千两百零三文。”

这是让种地&#30

340;百姓看到会高兴到欢呼一个数字,因为他们出来只带了八百斤左右几袋子红薯。

一亩地还没有卖出去一半呢,已经有二两多银子了。

这在现代农民,也是不敢想事。

苏辰知道是得益于红薯现在在京城还算是稀罕物品,三文钱没人觉得贵,等满大街都是红薯时候,一文钱两斤都可能有人嫌贵。

然而康熙和保成俩人却没有这个概念,听到这个数字,康熙仔细算了算还不那么失望,他了解过民间物价,知道今天收入算是丰厚。

保成身上劲儿一下子都卸了,“忙活一下午才赚二两,我们买称钱都进去了。”

出来时候在街上铺子里买了一竿大称,花出去一两半。

苏辰笑道:“小生意就是这样,你还想赚多少?”

保成靠在他哥身上,摇摇头,突然问道:“哥,那个卖萝卜,这一下午能卖多少钱。”

康熙有注意卖萝卜那边这一下午客人,说道:“萝卜便宜,应该不超过三百文。”

保成小小心灵受到触动,以至于三百文这个数字,一直烙印在他心口。

苏辰说道:“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一天有三百文收入,便是大进项了。”

听着儿子这么一句话,康熙蓦然觉得肩上担子特别重起来。

景山与紫禁城隔街相望,中间直线距离不过一二里,卖完红薯都快酉时父子三人依然决定往皇庄去一趟。

管着这一座皇庄庄头直接是内务府指派过来包衣,就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这个皇庄里没有多少污糟事儿。

至于是否有中饱私囊,此时站在皇庄大门前康熙也不确定。

庄头姓冯,听见通报说前段日子陈太监领着来辰亲王来了,已经知道上头换了这位主子,冯庄头丢下手里烟杆子,提上鞋就跑出来。

“参见辰亲王。”没跑到跟前,冯庄头已经扑跪在地。

苏辰没有介绍阿玛和保成,叫他起来问道:“我要那些东西,都准备怎么样了?”

冯庄头有些懒惰,但他知道如今接差事辰亲王直接盯着,并不敢马虎,一天也要三趟查问。

因此辰亲王一问,他就有条不紊地答了出来:“王爷要锅子炉子,都准备好了,房间奴才也叫人将后面一排收拾出来了。现在只差王爷叫做那个千斤坠,”

一面说一面请着人往里走,先是查看工房,接着又是材料房,“王爷要那些粉,猪油膏,香料,还有蜂蜡,都在这儿了。”

苏辰打开袋子一一检查,确定都是好东西,对冯庄头道:“还可以。上次我让你找人,找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