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玄元给天使传授《道德经并没有在课堂上,也没有在课桌边,而是两个人盘腿坐在青峰山的山边的草地上,大清玄元天师就开始给天使授课了。
太清玄元声情并茂的讲道:老子的《道德经是老子在两千多年前,骑着他的青牛在过函谷关的时候,应函谷关的守将尹喜的请求写出了一部极其富有哲学思想的经典名著《道德经。
《道德经虽然只有八十一章,五千余字。但是《道德经充分的讲述了“道”和“德”的各自伟大的作用,《道德经被尊为天下第一经,影响了后世人类两千多年,是一部极其著名的世界文化名著。
《道德经的开篇第一句就讲了“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初看起来非常懵懂,人们很难理解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讲的是什么意思?觉得“道可道非常道”好像很神秘,神秘的让人捉摸不透。所以人们就会觉得《道德经又好像离我们太遥远。有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
两千多年来,也就是自从《道德经问世以来,多少大家文豪都试图对《道德经进行解读和注释,并且作了认真的努力。
大家们对“道可道非常道”这六个字,一句话,作了很多的解读注释,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观点和分歧。
其中最为主流的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道若可以言说,就不是永恒常在的道。”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有西汉的严遵、东汉的河上公、曹魏时期的王弼、唐代的成玄英、陆希声等人,就是说,他们主张“道”是不可以言说的。
第二种观点是:“道是可以言说的,但不是人间常俗之道。”持这种观点主要有唐代的李荣、司马光。
第三种观点是:“道是可以言说的,但道非恒常不变的道。”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唐玄宗李隆基。
这三种观点各有各的道理,谁也说不上是对还是不对,谁也确定不了那一种观点是正确的,那一种观点是误的。这些人都是历朝历代文豪大家,他们的观点有一定的权威性。他们的说法都是有一定的根据,也有一定的道理。虽然观点不同,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说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他明确地告诉人们,“道”是可以说的。老子还告诉人们,只是我说的这个“道”和别人所说的“道”是不一样的。
生活在老子那个年代出现了诸子百家,也是百家争鸣的年代。不论是当时的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杂家等家,他们都在著书立说,都在游说争辩,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文化大繁荣景象。
诸子百家著书立说,游走争辩,其实就是在说“道”。当时的孔子、孟子、荀子在说“道”,庄子、列子在说道,墨子在说“道”,韩非子在说“道”,鬼谷子也在说“道”。诸子百家都在说“道”,老子也是在说“道”。他们都在说自己所说的“道”是正确的人间正“道”,并且争辩不休。
就是当今人类世界,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思想家、理论家、哲学家,这些思想家、理论家、哲学家,还有儒学家、道学家、玄学家,他们同样是在说“道”,都是在讲人世间的道理,也是在说人世间的真理。
通过古代的、现代的那些思想家、理论家、哲学家、玄学家等个大家的思想理论,不断地在人世间的流传,就可以完全证明一点,老子所说的“道可道”的意思,就是在说,“道”完全是可以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是在说,“道”是可以说的,但是,老子说的“道”和其他所有的人说的“道”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里所说的不一样,一个是所说的问题不是一样的,一个是站的高度是不一样的。
从根本上来说,老子所说的“道”是在讲宇宙万物的生成本源和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也就是说老子所讲的“道”,是“天理大道”,是在说宇宙的本源,也是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是在说“道”生成了宇宙万物,“道”演化了的大千世界。
其他人所说的“道”,包括人间至圣孔子在内,都是在说人世间的万事万物的大道理,和宇宙万物的生成是没有大的关系的。就是说其他所有的人,他们所说的“道”和老子所说的“道”是完全不相同的。
老子所说的是“天理大道”,其他人所说的“道”,一般都没有涉及到“天理大道”。其他人所说的“道”也就没有达到《道德经所论述的“道”的那种高度,自然不能和《道德经相提并论,所以,《道德经被后世人称为是万经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