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业园朕看过了,感觉是个隐患。
聚集如此之多的人,出现乱子怎么办?
要知道白莲教的那些人,可是无孔不入的存在。
朕的话语含义,你应该都清楚吧?”乾隆不知道刘汉揣摩自己心思有几层功力。
“小子明白!”刘汉先行回答,知道这是乾隆在保护自己。
“小子的下一步就是,成立工业区的官署。
铸造这么一个工业城市,主要是安顿齐鲁的那些无业游民。
等形成了一定规模,再派遣官署入驻、进行管理。
不仅可以减少地方的隐患,还可以为朝廷提供工业税收。”刘汉解释着。
“小子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将此法推动全国。
因为人口越来越多、田地越来越少,加上天灾不止。
不给无业游民一份工作,他们就会跟随着反贼闹腾。
建造一座工业城,就是将他们圈养起来、方便官署管理。”刘汉补充道。
乾隆、和珅认认真真听着,刘汉所说的都是事实。
当下没工作的人特别多,尤其是陕甘两地的灾民。
乾隆很是在乎圈养二字,人集中起来就不会出现乱子。
一旦分散起来,想要逐个击破需要很大的财力与精力。
“先行在齐鲁试验吧!然后推行到京师一带!
你的主意是非常的不错,但要记着、大清是重农抑商!
农业才是根基,其它的皆是虚无。
不要抱着商贾的思想,你要以天下为己任!”乾隆教育着刘汉。
刘汉心想乾隆果然不喜欢工业,骨子里的农业派。
乾隆一副没有人比我更懂工业的模样,所以农业才是重中之重。
在乾隆时期,推动工业、海贸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刘汉也不强求,毕竟乾隆是教自己为官之道、以祖训、农业体系为核心。
“你鬼点子比较多,有没有增加粮食的方法?”乾隆随口一问。
“下南洋!”刘汉说出三个字。
和珅瞪了刘汉一眼,此时的国策是闭关锁国!
出海二字是禁忌,大清地大物博、什么都不需要。
“你该不会想让朕开设通商港吧?”乾隆脸色迅速变化。
“小子绝对没有这个意思!
小子是想明朝时期,那个郑和下西洋、带来了无数的香料。
实际上!小子生活在南洋,知道这里除开香料、还有粮食。
就拿水稻而言,一年可达三熟!”刘汉直说着。
“一年三熟?”乾隆惊呼一声。
“你说的可是真的?”和珅质问着。
刘汉点了点头,目前东南亚一带还没有完全被开发利用。
全都是一些土著,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种植水稻。
如果天朝能够派遣船队过去,传述先进的农业技术。
绝对能够救活天下人,确保三亿人口有着一碗饭吃。
“和珅呀!琉球等国,为什么没有上贡他们的水稻呢?”乾隆询问着和珅。
和珅眼神望向刘汉,这个问题自己怎么可能知道。
“回圣上!他们。。他们就像是一群猴子,还在丛林里上蹿下跳。”刘汉笑着解答。
“哈哈哈!这个比喻!生动形象!”乾隆大笑道,外夷皆是如此的丑陋与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