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大闹县衙,陈宫竟被吓尿了(1 / 2)

“.......”

袁恪闻言,眉头紧紧地拧成一团。

什么国贼?

什么宁死也不归降于他?

这个陈宫实在是太狂妄了。

倘若不是为了那个招贤白皮书的任务,他不会放过陈宫这个胆大妄为的家伙。

凡是挑衅他袁恪者,必杀之。

“主上,这家伙刚刚的话,简直大逆不道,不如我带人去将其给拿下,严惩不怠。”

一名随从也很气愤。

“不急,先看看情况再说。”

袁恪多少有些城府,没有冒然发飙。

“大胆陈宫,你侮辱当朝大司马,雒侯大人,我看你是不想活了。”

袁文山大声喝骂陈宫。

袁恪手握三十万大军,如今,连大汉的皇帝也在其控制中,坐拥并州,长安和洛阳,刚刚又大败十八路诸侯,天下人能敌也。

如今,平阴县县令陈宫不知死活,公然不将袁恪放在眼中,这是在挑衅他们袁家的权威,不能原谅,也不可以原谅,否则,天下人又将如何看待他们汝南袁氏。

必须要杀一儆百。

“本官有讲吗?他袁恪身为大汉子民,不思忠君报国,反而倒行逆施,圈禁天子,把持朝纲,任人唯亲,他这样的行为,人人得而诛杀之。”

陈宫继续在散播对袁恪不利的言论。

他将袁恪视为国贼。

“陈宫,你少在此处愚弄百姓,我汝南袁氏,为国为民,忠君护主,何来倒行逆施一说了,你也不看看是谁杀了董卓这个奸贼。我来告诉你,是我们汝南袁氏站出来杀了董卓,为大汉除了这个祸乱大汉的奸贼。”

“你说我袁氏把持朝纲,你那一只眼睛看到了。”

“大司马刚刚北定并州,扫平韩遂等不忠于朝廷的董卓党羽,劳苦功高,如今,又亲临洛阳,又那里圈禁当朝天子了?”

“一切都是你们这些有心之人的谣传,你们包藏祸心,用心险恶。”

“再者讲了,你是忠臣,你为何没有去杀董卓?董卓毒杀少帝,擅杀朝臣,专断朝政,你们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忠臣们为什么没有站出来除掉他?”

“如今我汝南袁氏,为大汉计,兴兵杀贼,反倒在你们这些人眼里成了独裁?我看分明是你们这些能之辈,眼红我们汝南袁氏立下了这不世功勋吧?”

袁文山这些话说得犀利至极。

他的口才,让袁恪也颇为意外。

心说,看来袁氏也不是全然没有人才。

先有袁武,能征善战,如今,又有个袁文山,也许他能借机来笼络些袁氏子弟来入朝为官,在壮大汝南袁氏势力的同时,也能笼络袁氏。

如今,袁氏分为他和其父袁绍以及二叔袁术三方势力,至于山阳太守袁遗,只是个官吏,没有什么能力,不说也罢。

袁恪记得历史上,袁遗兵败后,为部将所杀。

“你......”

陈宫闻言,也是不由语塞,因为他也不知从何辩解了。

袁文山讲的话,也是事实。

董卓拥兵自重,祸乱朝廷,毒杀少帝,天下人恨之入骨,但最终杀董卓者,乃是袁恪,袁恪杀了董卓,平定了董卓阵营的逆贼,保住了大汉皇朝,他的功勋举世皆知。

这是不可磨灭的。

至于他独断专行,任人唯亲,排除异己,也只能说袁恪他是一个权臣,不能将【国贼】这一顶大帽子,戴在其身上。

这很不公平。

至于圈禁天子,更是很难评论。

刚刚他讲的那些话,多少有些过于孟浪了。

“......”

不少衙役捕快和围观的老百姓们闻言,也都选择沉默了。

也是,人人都在谣传袁恪是大汉国贼,是第二个董卓,但是杀董卓而拯救大汉者,亦是袁恪。

如今,平定韩遂等董卓同党者,也是袁恪。

袁恪于朝廷是有功的。

没有袁恪,便没有如今的大汉天子,也没有如今的洛阳。

“怎么?是不是没话讲了?十八路诸侯讨逆,你们以为他们是真的要杀贼救驾吗?他们只不过是想要图谋更大的利益,要不然,【虎牢关】下,他们又怎么会不战而败,全都去疯抢地盘了?”

“如今的大汉朝,各地诸侯称霸,藩镇割据,他们真的要是忠君爱国,为何不将手中的兵权交出来?”

“陈宫,你口口声声地忠君爱国,你又为大汉,为天子做了什么?”

袁文山继续说教起来。

他一番言词,话糙理不糙,将自诩乱世顶级谋士的陈宫也给说得哑口言了。

“你——”

陈宫怒极。

他的脸都气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