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
宫内鼓声响起。
朝会时间到,核对身份的大臣们手持笏板纷纷按顺序依次进殿。因为西域的事情,再加上高宗体疾有所控制,所以这段时间朝会都是特例,商议国家大事的大朝会,否则在平日的朝会只有少数重臣议事,六部很多官员都不会参加。
此次朝会与以往大朝会也不相同,商议的乃是国家军政大事,没有外国使臣参与,是大唐内部的事物。
军国事务紧迫,特例特事,特殊时间的特殊情况!
宣政殿内,庄重肃严,一把巨大的红金漆龙椅屹立在殿中最上位,此椅乃御座,高宗与武后就是在御座上召开朝会。相隔五步之后的下位两侧分别排列着文武百官的位置。
随着朝臣到位,大唐权利巅峰的两人也在仗卫入位,羽扇合屏准备好后,相继坐定御座。
旋即。
羽扇撤屏,朝会开始。
高宗身穿冕服,衣服秀十二章,威严庄重,坐在御座左侧。武后身穿红色凤袍,头戴凤冠,雍容与威严共存,坐在御座右侧。
两人共主御座,共议朝事!
双圣临朝,日月同天!
“臣,参见陛下,参见皇后娘娘!!”
大臣们手持笏板作捐道。
武后表情不变,俯视满朝文武,高宗不苟言笑,金口玉言道:“赐坐!”
“谢陛下!”
礼毕。
大臣们纷纷席地跪坐,只有寥寥几人设有座椅,这些人正是当朝宰相,又或者是王族的大人物。
按照流程,国家大小事务分别由对应的大臣汇报,商讨,随后高宗批示,武后偶尔发言。
这一来二往就过去一个时辰。
等内务等相关事情结束,重头戏开始登场。
兵部尚书任雅相看了一下笏板上的记录,起身叩拜道:“陛下,臣有事奏!”
“准奏!”传旨内侍在高宗的示意下道。
任雅相道:“西域接连急报,吐蕃大军集结骚扰边疆,剑指疏勒,李茂将军上奏朝廷增大支援!”
简单说,西域有事,要人,要粮,要钱!
高宗威武不凡,俯视道:“斐行俭什么意思?”
任雅相道:“斐行俭大都护赞成继续增兵,既可防范吐蕃发动大规模入侵,也可起到威慑作用,让宵小之辈敬畏大唐天威,敬畏陛下天威!”
高宗沉思片刻后道:“众卿意欲如何?”
朝廷议事,发起提出问题,商讨解决问题,这是一套正常的流程,哪怕高宗心里已经有了结果,也同样可以听听大臣的建议,此举更有利管理国家大事。
“臣请奏!”
“臣认为斐行俭大都护心系西域,皆为我大唐,理应满足他的要求!”兵部侍郎斐英当即道,率先垂范。
“臣亦请奏!”
“臣认为继续增兵需深思熟虑,不可轻易扩大战端,况且大举增兵西域发动战争需调动国库,乃至于增加百姓赋税,实乃有伤国力,得不偿失,建议先让斐行俭大都护稳住吐蕃,然后徐徐图之!”
户部侍郎的季贤道说道。
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没有那场战争不需要国家支持,支持的背后则是这个国家的人民,很显然,户部侍郎季贤道只是平心而论,也很有道理。
有人开头,很多大臣都站了出来。
“臣请奏!”
“斐行俭大都护师承苏定方大将军,谋略过人,既然他认为有必要继续增兵就应该相信他。而且臣也认为西域关系到大唐重要的贸易路线,万不可落入吐蕃手中,还请陛下明断,继续支持我西域将士守土保国!”
……
“臣附议!!”
……
更多支持增兵的大臣起身表明态度。
“臣反对!!”反对增兵的人同样也不少,纷纷请奏起身。
大臣在这种情况下也乐意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但可以彰显自己的才华,还可以在高宗面前多露露脸博一个面熟,毕竟朝中官员众多,竞争激烈,能被高宗记住就多一丝往上爬的机会。也正是这个原因,激烈的竞争导致党派出现,党派为了自己人能更多掌握权利,又会因为各自利益发生龌龊,从而演变成党争。
党争,自古如此!
强如大唐也免不了俗套,反而更加激烈。
旋即。
支持的人与反对的人很快演变成互相揭短打压对方。
“臣认为斐行俭要求继续增兵有做大之嫌,还请陛下明断!”有人终于按耐不住道。
“你放屁,斐行俭大都护忠心天地可鉴,倒是你私下与吐蕃来往甚密,怕是有不可告人的媾和,臣建议斩杀此僚,还大都护清白,以正视听!”有人驳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