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距离柳婶求救已经过去三个多小时,时间也来到了晚上的九点多。夜晚的磨盘山格外的寂静,现在正值初秋,树上的落叶也随着微风摇摆脱落。张大全和刚子叔在前面领路向着磨盘山深处小峰山的方向走着……
我走在队伍的中间听着耳边传来的“唰唰唰”树叶脱落的声音,突然想到一件村里那些上了岁数的老人经常说起的故事……
这个故事村里老人经常说给小孩听,主要目的就是想吓唬吓唬小孩,让小孩子晚上不要乱跑,至于我为什么现在会想到这个故事,那是因为我也被这个故事吓到过,在十一二岁那两年甚至不敢晚上自己上厕所……
故事是发生在清末,之前我跟各位看官老爷说过,我们张家村之前叫野兔子坡,又或者叫野兔子坟。
话说清末的时候华北地区,光绪元年至四年发生了一场罕见特大旱灾饥荒,当时整个华北地区土地干旱开裂,河床干涸,整片大地没有任何活着的植物。饿殍遍野,易子而食的惨景比比皆是,干旱时间长达六年之久,其中最严重的俩年是丁丑年和戊寅年,因此史称“丁戊奇荒”。而接下来的故事就是以当时的这场重大的饥荒做为背景而发生的……
这场长达数年的干旱,也造成了华北地区大批百姓发生饥荒,百姓在当地眼看就活不下去了,所以大家携着各自的家眷四散谋求活路去了……
野兔子坡也来了一家外乡逃难来的难民,这家人一家五口,分别是父母俩加三个儿子,老大二十三四岁,老二十九二十岁,老三才七八岁,老俩口找到村里老人跟村里老人说,只要给他们家一块地方安家,以后村里农忙或者有个什么事情随叫随到。
村里老人一听,这好啊,这得劲啊,爷仨算算妥妥的壮劳力啊,农忙还随叫随到!随即村里老人和里正商量商量就把半山腰一处稍微平整点的地方给了这家外乡人。
有了落脚地后,这家人个个都难掩眉眼之中的笑意,兴高采烈的找材料建房子。野兔子坡的村民虽然让他们留下也是有些自利的小心思,不过当时那个年代的民风还是很淳朴的,村里人也自发的来到半山腰给这家人帮忙搭建房子……
自此之后这家人就算是在野兔子坡安家了,时间久了村里人也都熟悉了这家人的情况了!这家人就是从当时闹饥荒的山西辽州一路乞讨过来的。
据说这家人在当地还是个小地主,地方发生旱灾地方官员不管不顾,这些饿的前胸贴后背的百姓就把目光盯上了这个小地主家!这个小地主也算到了这些饥民要把主意打到自己身上,于是想方设法的防备着这群饥民,但是饥民太多了,最终还是在某天夜里破开这个小地主的大门,把能吃能喝的造了个干净,唯一让人感到庆幸的是这群人只顾着找吃的喝的,并没有伤人,于是这家人趁乱拿上家里值钱的东西连夜跑了出来。
这家人姓陈,老爷子叫陈天宝,大儿子叫陈守余,二儿子叫陈守信,老三就叫三小子,据老爷子陈天宝说,当时他们一家子逃出来了九口人,大儿媳妇,二儿媳妇,俩个女儿,连着现在的五口正好九个人。
陈老爷子说当时他们带着家里值钱的东西一路跑,路上到处都是死人,有的缺胳膊,有的少腿,有的身上缺一块少一块,尤其是小孩和妇女,很少有完整的尸体。
饥荒时期死人和尸体是最不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那些趁乱打家劫舍,烧杀抢掠的马贼!而陈家人这头肥羊,自然是逃不了被马贼盯上的命运。
话说这一家九口走了几天几夜,人困马乏的就找了个凉阴地歇息,有了一路看到了各种凄惨至极的事情,一家人也都麻木了……易子而食,卖妻贩女,甚至为了一点草根就大打出手伤人性命的事情太多太多了,这些场面虽然只是寥寥几笔,但是仔细想想还是让人头皮发麻,细思极恐!
一家人正在休息时忽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马蹄声激起漫天尘烟,声音由远及近,没多大功夫就来到陈家九口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