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相识
岁月的脚步中,总留住些记忆;我们称之为历史的车轮,或者称为往事。(题记)
2010年农历正月初六,小龙和父亲一同离开了生养他们的乡村老家去了省城郑州。而此时,小龙的母亲刚刚过完百天,那位慈祥的母亲仅仅五十三岁,却在疾病的折磨下去了她的另一个世界。
小龙是时年年中大学阶段考完试,他的父亲去办的休学手续,一同回老家的。这是他父亲乘车周转多次才到的西安城,此时小龙的母亲已病重在家,父亲没有告诉小龙的母亲实情为食道癌晚期,仅仅办的手续,说他的母亲十分想念小龙,一则多多陪陪她,二则父亲不想让小龙那么辛苦的干几份兼职养活自己,还时常贴补家里。
那天早上七点,小龙被系里的文杰主任通知去趟办公室。
小龙得到信息时,提前十分钟到达了系办公室,"碰,碰,碰"小龙敲了三声门,并喊声报告,得到应允后,开门的一瞬间……是文杰主任递给小龙父亲的一杯热茶,而小龙的眼里却在瞬间的一幕浸满了泪花,这半白的父亲怎么会如此的苍桑??眼前的父亲身穿的还是干农活庄稼的那几件衣服,也没来得换洗,他手里拎着的是干瘪的烧饼,他看到小龙的瞬间一幕,先上递上烧饼并想开口让小龙时,父亲躲避了小龙的眼神,头向右转了下,却始终没第一时间开口问小龙。反倒是小龙看到他父亲千里外是多次转车来到了他求学的学校;文杰主任见状后,开口说:“小龙,来来来,这边有个凳子坐下陪陪你父亲"。
小龙的父亲坐608路公交记了站,提前二站下车,后来四处打听,徒步到了小龙求学的地方,由于学校是半封闭式管理且一早六点就在大门口等待,祈求校安保放他进去,因父亲登记的信息也不太明朗,保安或许还没睡清醒让他站在门口等着……
信息管理系的文杰主任三十七八岁,年轻而负有责任感在系里负责主要工作,他每天从公寓较早去学校,恰巧碰到了小龙的父亲大早上站在校门外,他初步判断应该是学生家长,却又不敢确认,毕竟父母看学生,一则衣服应该至少换洗的干干净净,二则到校时间也不应这么早!正当文杰主任刷卡进校门时,小龙父亲上前拦了下开口说"打扰您了,老师,我是小龙的父亲,也没提前打电话,也没小龙具体的专业信息,故只能找到校门口,学校有明文规定,不能详情提供信息是不能轻易放社会人士进校园的。这不??遇到了您,求您帮下忙,哪怕是让俺的学生多晚都行,能来趟校门口,见上一面,也行??谢谢了,老师"。文杰主任听后并关心咨询一下具体情况,到校门卫室交谈后,和小龙父亲一同去了系办公室。
西安,灞桥,母亲的娘家,母亲的出生地。只是母亲离开去了另一个世界:天堂,但血缘在那儿,亲人在那儿,我也曾相守于此。
去西安求学,缘于西部大开发国家政策,实有亲属照顾之意,去西安是2006年,那年,我在故里官庄乡读学,由开封乘火车至西安,经省会郑州、古城洛阳,出三门峡到潼关,渭南终于西安,换乘汽车又去了西北小江南-汉中,见到了多年的亲人。一年后,我们一家三口又去过一次,那次团圆已是终身不相见,母亲去了另一个世界…而我也因故休学于故里。
去西安是求学梦,那里是我开眼界的地方,学会了很多,也遇见了助我的贵人,求学时期的辅导员璐姐,系主任焦文杰老师和同学,老乡,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毕业多年虽陆续离开西安,但我们还彼此联系和牵挂…
工作时期,实习时的白自强厂长,王金强厂长,张成军主任等诸领导和工友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我没忘记,也不能忘记,我虽回故乡开封了,但我不变,情谊不变,我在开封等你们来做客。
创业时期,有很多不易也值得十分珍惜,因爱好文史,写写诗词文章,在大学负责了文学社,外出拉赞助出报刊,为出校门奠定了相应的基础,从工厂实习挣到第一笔创业金,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创业于西安市高新区创办大学生文化信息科创中心(驻雁塔区吉祥村小区办公),到副馆长,直至离开南下广东,回故乡开封二次创业后,畅馆长将陕西丈八文化艺术馆设开封办事处一事也全权交于了我,这为我接待和报恩西安诸师友提供了机遇,欢迎各位到古城开封叙叙旧游玩。
在广东二年,认识了经济发展之猛,经济步伐之快,回开封前,我去了郑州,回了西安,到了北京,最终选择回到了四线城市-开封,为建设出份力,我还年轻,一个人力量有限,尽我所能而已。
回开封,得到了恩师魏培松的厚爱,虽下市场锻炼我的意志,磨炼我的耐性,考察我的组织能力,论一天、一月、一年,我会每时每刻努力的走下去,生活不易,人生不易,感谢六旬的老爹和陪伴我的妻子,照顾我女儿的爸妈…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