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合同工(1 / 2)

杨筝怀里抱着吃饱酣睡的女儿,坐在车里看窗外的车流,邓一啸余光扫了眼后视镜里的老婆,小心翼翼的问道:“考的怎么样?”

杨筝依然望着窗外,面波澜的说:“每次都觉得还行,可每次都不行!”

邓一啸安慰道:“别泄气,这才哪到哪,考试费都还没凑够四个菜呢,开桌席都不够,咱就先练练手,等有了咱想去的意中单位,肯定一考即中!”

杨筝敷衍的箍了下嘴角,邓一啸夸张的宽慰反增忧愁。杨筝今年27岁,985大学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这专业听起来很莫测,实际上没什么专业壁垒,就北上广深的大厂而言,人力资源部的老大未必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出身,换句话说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走出校门或许干不了其他专业的工作,但其他专业的学生扛人力资源的包,完全不是难事。杨筝惨就惨在没出生在北上广深那样大厂多,机会多的一线城市,大学却选了一个绣花枕头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连考公务员、事业编她都只能考不限专业、不限学历(专科以上)、不限户籍的三不限岗位。三不限代表着报考人数超多,竞争超级激烈,待遇未必很好的岗位。

如果把报考岗位比作一场游泳比赛,限制类岗位要求是游泳专业,二级运动员,本地户口,应届生,身高180者可入,评判标准是用时最少者录取,光这些条件就卡掉了一大批人。

那三不限专业相当于沉不了底,不泡浮就成,时间不限,第一名者录取,这种看似宽泛的要求,就造成报名竞争人员爆表,而其中不乏有被挡在限制类岗位门外的高手,要求低但竞争对手的水平却不低。二者光是在考军人数上就会给你造成形的压力,跟一百个人竞争一个名额和跟一万个人竞争一个名额,你想想……

杨筝原本也没想考公,她爸妈在街口开家小超市,风吹雨淋,仰人鼻息基本跟她家没啥关系,日子算殷实。她从小也不是那野心勃勃,争强好胜的霹雳女王,怪就怪她一毕业就阴差阳的进了一家事业单位,市总工会直属的事业单位——市职工服务中心,这一干就是5年。这5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头三年为爱情,她跟邓一啸是大学时期一个朋友局上认识的,毕业后她就直接进了这家单位,爹妈一辈子开超市人际关系单薄,闺女能凭自己本事进到这种单位脸上甭提多有面子,可邓一啸就一中专小王子,正经工作也没有,爹妈自然不同意。杨筝光跟她爸妈冷战就战了三年,工作的事情压根就顾不上。冷战告捷顺利收官,跟邓一啸结了婚,人生大事完成一桩,工作上又腻歪了两年。

这三年杨筝才开始觉得不能这么吊儿郎当混日子了,杨筝的单位人员有三种结构,一种是在编人员,俗称的“铁饭碗”,第二种是合同制,她就是其中之一,待遇上差的天壤之别,比如工资,在编人员要么走行政级别,按科员、副科、正科、副处、正处逐级提干,工资按级别标准发放。要么走职称,初级、中级、高级三档十三级,工资也有相应标准,行政与职称同等级别工资待遇相差不大。而杨筝工作业绩和能力出色,领导赏识,结婚的当年就被提拔成了中层干部,可谓那一年的双喜临门。可一到发工资,这到账的数额还没有在编的普通科员拿得多,可谓是干的比驴多,吃的比鸡少!更不要说各种福利待遇,比如三八妇女节的几筒牙膏、中秋节的两提月饼、夏天的降暑费、冬天的取暖金,医保卡里的余额,医院里的报销比例……这些统统都昭示着——合同工不配!

牙膏、月饼这种实物福利对于从小穿梭在超市货架中长大的杨筝根本看不在眼里,那两季的防暑降温费不过也就是自己买两件衣服的钱,可每每到发福利的时候那种矮人一等的感觉,让她自尊心极度受挫。更何况一个中层干部,担责吃苦多流汗,月末还没自己部门的普通职员拿的多,就因为自己是合同工而不是正式编制,管人的腰板让到手的工资给折成了一级伤残。

这单位的第三种人员就是劳务派遣,单位最底层的设置,待遇还不如合同工,但自己的鞋都露着脚趾头儿提不上帮呢,哪里管的上没穿鞋的,更何况这种事管也管不了,安慰等于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