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赤骥哪还不晓得这人头是对自己的警告,再往前走可能自己就会变成石台上的摆设。赤骥毫不犹豫,屁滚尿流的带着队伍又沿着山路头也不回的跑了。
一位一身黑衣脸上都蒙着黑巾的人影立在半山腰的树梢,望着仓惶逃窜的怒国队伍暗道了一声,“鼠辈!”继而转头望向山门车队离开的方向,心说还是欠缺了些许经验啊。身影一闪,又在山林之中跟了亡命逃跑的赤骥很长一段路,确认他们真的往兕马部落的方向跑去,才又消失在茫茫大山之中。
————
车队向北缓缓走了一天,终于再次折向西行,一路平坦进入了末卢国的势力范围。
末卢本是“滨山海居”的一个小部落,部落中人皆以打渔为生,水性极好,传闻中不论多深的水域,末卢人都能赤手空拳的入水捕捞海物。但不知由多少年前开始,末卢人渐渐地不再单纯的依赖大海而生,而是沿着纵贯南北的山脉开始慢慢朝着南边内陆迁徙,如今末卢最大的聚集地距离海边已有百里之遥。也正是从末卢迁居内陆开始,他们便慢慢强盛起来,成为整个九州大岛西侧部落联盟中的领袖,形成现在之末卢国。
进入末卢国后的这段路并不好走,地势虽是一路平坦,但密布齐腰高的杂草,人车牲畜行走其中都极为艰难。徐靖站在车沿放眼望去,车队就似飘在一片绿海之中的孤舟在随波逐流。听茅合讲这些并不都是毫用处的杂草,其中长得最高的名为狗牙草,再过得一段时间秋末冬初之时,可采摘浸泡后抽丝做麻绳,成品颇为结实耐用。苏仪此刻还是领着茅诚行在最前面带路,徐靖都怀疑他们如何能在此“行不见前人”的地方找对方向,这里甚至没有明显的道路。
徐靖跳下大车,贼兮兮的跑到一旁摘下一朵紫色小花,趁着秦辞警戒四周之时一边拍着肩膀转移其注意,一边将花插在了秦辞头顶,而后故作正经的问到是否还需要他继续担起斥候之责。
这一片区域太易躲藏,经历了前几日怒国之事,秦辞早早的在队伍侧翼都安排了护卫,斥候更是不必说,连他自己都时刻保持着警觉,因而一时不察着了徐靖的道。秦辞并未意识到徐靖做了何事,只是略作思索便否决了徐靖的提议,让他还是随车队而行,用精神之力探查虽然极为适合眼前景况,但徐靖不可能时刻都外放精神之力感知四周,况且据苏仪已讲半天之后即可走出这片区域到达队伍第二个既定的交易部落。
那处部落是为数不多的懂得冶炼的部落,也不知是否山门有意传授。队伍将在那里用布匹、种子甚至已经制作好的各色铜铁制品与其交易提炼好的碎铜,可以说这个部落是此行之中最为重要的交易点,所备物资中的半数都会用在此处的交易。
九州大岛本就矿产贫瘠,山门乙村之中只有一条产量低下的铜锡伴生矿脉,满足日常所需已极为困难,因而与外交易各种金属矿藏就显得格外重要。乙村制作的各种坚固耐用的铜器都是九州大岛极受欢迎的交易物品之一,几乎可以交换到任何山门所需之物。当然,山门打造的各色兵器是绝不可能与外界交易的,这亦是山门恪守多年的底线。
徐靖正望着秦辞头顶的小花忍着笑有一句没一句的与他聊着天,忽的自茅合车中飞起一只信鸽,速度极快的直冲山门方向而去——行商队伍与山门保持讯息往来本就是极为寻常之事,商队不仅需要交易物资,更为重要的也是山门之眼,九州大岛之上的各色讯息都会通过商队遍布各地的足迹收集起来汇总于茅利先生处,由一组门人整理分类,辨别轻重缓急,再供山门议事决策。他们这一路之上意外不断——寸神断了来路,还遭遇了怒国劫掠队伍,李与先生的青黛花该如何处理,以后又是否真要将那处部落作为固定交易点,都是需与山门回禀之事。
徐靖想起秦辞母亲传书关怀之举,心中忽而有些想念远在山门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