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日功成,他受封大离国师,便相当于大离国父。
闻言,百官面色颇为古怪。
没错,有天启帝死前口谕,在其天赋「君命社稷」之加持下,百官确实不好表态反对。
不过百官皆知南奕非是哗众取宠的性子,便按耐性子,静候南奕下文。
因为时间拖到了八月十九日,杜衡没法继续压着递交战书一事不告知坎朝。
压力,随之给到了几位皇室宗老。
但战争本身,仍旧是难以避免。
“其人醉心书画,不慕名利,最适合做守成之君。”
“后续战起,亦与我无关。”
但皇室宗老主要是不想再出一个不听话、反过来排挤皇室宗老的强势凡人皇帝,倒也并非非得让南君悦做傀儡皇帝。
画名《一团和气图》,大抵便是在画中画了三个人,而这三个人凑在一起,形体重叠间各自露出的部分,竟又组成了一个新的人。
杜衡只能向坎朝知会递交战书一事,约定天明之后,正式越过边境,来坎朝递交战书。
南奕微怔,没想到卫世黎竟会征求他的意见。
毕竟战书是递交给坎朝,又没法以「君命社稷」进行加持,可以强改。
杜衡趁着天明,越过边境,赶往坎朝边军所在递交战书。
至于坎离大战,亦非他所能左右之事。
言下之意:大家都不希望坎离大战,你们皇室,也不要不识抬举逆天而行。
宗老院也不想和南奕闹得不愉快,眼见南奕势头强劲,能屈能伸,干脆连新任离皇的人选,都问询南奕意见,卖一个顺水人情。
商部苏光,文部蒋杰,皆作应和。
若让南奕实封大离国师,再赌上真气武道在坎朝的传播推广,倒是勉强够得上以国之名义递交战书,不至于太过儿戏。
“私以为,国不可一日无君,亦不可轻起刀兵。若南君能以武止戈,平息战事,其功莫大焉,足可为大离国师欤。”
几位皇室宗老,面色略显难堪。
南奕叹道:“宗老此言差矣。奕绝非好名喜功之辈,适才提议,实是因先帝临终口谕,希望我广传武道,宣扬大离威名。”
divclass=contentadv“若几位宗老觉得此事不妥,大可驳斥于我,不让在下参与其中。”
只要有人和时任离皇关系好,且有一定功绩,都有可能成为大离国师之候选,但也仅仅是候选。
杜衡说着,取出了尚方宝剑。
如此不过一会,南奕距离大离国师之位,便只差了一道加盖玉玺的离皇谕旨。
但他心中却是在感慨:“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浪。或许,是时候考虑破境筑基,避开凡世后续浪潮了。”
南奕下意识地想要推脱此事,不做掺合。
面对南奕以武止戈之提议,眼见百官支持,几位宗老传音商量了一番,终是应了下来。
面对卫世黎之不屑,南奕忽起话题道:“时至此刻,燕郡边军,已向坎朝知会战书一事。”
杜衡本是陶知命的同代人。陶知命勇猛精进,早早便晋入玄阶,乃至于又主动跌境重入凡世。
但百官同样目光炯炯地看向宗老们。
只要得不到九部集体表态支持,南奕永远都只是个大离国师之候选。
但现在天启帝已崩,暂无新皇,却是没人能阻止杜衡娇诏。
卫世黎闻言发笑:“你还真当自己是大离国师?不得玉玺加盖之谕旨,及九部百官之附议,就算有天启帝口谕,也只能算是口头举荐你为大离国师之候选。”
南奕淡淡道:“天启帝封我为大离国师,皇室之事,照样可管。”
然后,卫元宪找南奕请教了一番直描画技的诀窍,不久便触类旁通,有所领会,画了一副别有韵味的形似之画——
“若我败尽坎朝群英,望坎君莫要阻我广传武道。”
“好,南君悦既是魔修,自该诛之。不过此人毕竟乃是昔年明文废太子之子,有着皇室血脉,当由宗老院进行刑罚,不会交由你来斩杀。”
南奕并未说谎。
就这?说了跟没说一样。
战书内容是可以更改,但以国家名义知会了递交战书一事,就没法随便改。
“迟了,但不算特别迟。”
不过此事还要下来再看卫元宪自身意愿,却需等些时日。
但要说起坎离之战尚可转圜,百官立马就不困了,纷纷看向南奕。
现在,灰雾正浓,天尚未明,杜衡收到了南奕传来的消息。
卫世黎不觉得南奕能当上大离国师。
不少人迟疑间,礼部尚书司马乾元,当即开口:“先帝大业未半而悟道崩殂,诚可悲也。然战书已交,大离帝崩,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可要论及大离国师之位,南奕却是休想。
司马乾元叹道:“八月,乃司牧之月。先帝妄图八月兴兵北伐,不顾天时,或遭天谴。今南君提议以武止戈,实乃顺天义举,有大恩于百姓、大功于社稷也。”
南奕与卫元宪,打过两次交道。
九部尚书中,司马乾元年岁最大,本就是即将破境筑基的修士。放眼文武百官,他亦是最不希望坎离起大战,也最无所谓南奕成为大离国师的。
如此苛刻条件,除非功绩盖世到不容他人分说、实至名归的的程度,否则绝难功成。
“但要想实封,你还差得远。”
“有这几个时辰缓冲,坎离之战,未必不会有转圜余地。”
南奕没和别的皇室子弟打过交道,思虑一番卫元宪的性子,觉得其应该不介意做个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遂作提议。
“在此,我提议汉郡卫元宪继承帝位。”
而后,卫世黎竟开口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当今元字辈的皇室子弟中,不知南君看好谁人可以继承帝位。”
此剑,如离皇亲临。
杜衡中规中矩地当官,官拜吏部侍郎,倒也修至了蜕凡圆满。
眼见南奕都开始想着追求大离国师之位,意图于坎离震兑四国尽皆传武,杜衡觉得,自己还是早南奕一步筑基,将吏部侍郎的位置留给师弟们去坐比较好。
————
唉,好多书都养肥了,自己都想摸鱼看小说了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