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后,入会人员在主办方安排下,参观了北京相关的博物馆,大家都拒绝其他任何形式的休闲旅游活动,合影留念之后,就各自返回了。石鸿韬的研究论文被发表在中国科学院学术杂志上。入会人员各自带着满满的学术收获和研究热情回单位汇报和继续开展工作了。
石鸿韬载誉而归,一趟北京之行,一下了确定了学校在当今中国的学科专业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地位,知名度大大提高。石鸿韬本人也有了更高的名气,不少青年老师和学生纷纷前来找他取经,问有什么捷径和巧法可以快速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石鸿韬笑着说:“大家太心急了啊,做学问不能够急功近利,要耐得住寂寞,寂寞本身就是成果!忘了马克思的那句名言了吗?”大家于是一齐背起了那句名言:“在科学的大道上没有什么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那些沿着崎岖的山路攀登不止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就是啊,我就是沿着这条崎岖的山路攀登不止地走过来的,咱们一起攀登吧!”石鸿韬开玩笑地说。
人们暗暗佩服他,也有人默默嫉妒他。校务副主任严崇良曾经追求过茹烟,茹烟深深地爱着石鸿韬,而且也知道严崇良利用体育老师的身份,经常纠缠漂亮青年女生。所以尽管严崇良费尽心思讨好和追求茹烟,茹烟一直不为所动。恼羞成怒的严崇良既对没追到茹烟怀恨在心,又对石鸿韬取得的卓越成就暗生嫉妒。石鸿韬一心钻研业务理论,根本没时间和心思搞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也就不太注意这些微妙之处,见了严崇良还是一如既往的开着玩笑。严崇良利用自己投机钻营的超常本领和上层关系,一路高升,不久便提拨为大学副校长。
柳茹烟快生了,石鸿韬还是每天忙的不着家。现在学校里都在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人们每天都被志愿军的英雄事迹感染着,人们都在以志愿军战士为榜样,奋发图强的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石万裕把自己这多年来用过的生活“家当”都给了闺女杏花,然后回老家了。
石万裕回到家乡,正赶上村里从低级社向高级社过渡。人们把自家的土地、牲口、农具等都合在一个大一点的集体里,结成一个互相帮助的合作社,干活都在一个火热的集体组织里。
大家一起出工,互通有,互相帮助,到收获的时候,还是各家收获自家地里的。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各人手里的有限资源,使生产工具得到合作利用,特别是劳动力缺乏的家庭可以得到同社人们的互相帮助,使各家都能进行正常生产活动,人人都能吃上饭,不至于因缺乏生产工具或缺乏劳动力而致贫,再重新产生两极分化。但这样就又产生了新的不公平,劳动力强的家庭不愿意长期偿帮助劳动弱的,就像前期因为二狗子事件,有人闹着要退出,就是这个原因。
石万裕由于长期不在村里劳动,初来乍到的还不完全适应合作社里的生活。再加上上年岁了,出工干活跟不上大家的节奏,很多活计还得现学现卖。所以村妇女主任张瑞芳经常到社里来进行查看指导。人家生孩子都得在家里歇半年不出门,她生了孩子后,满月刚过就出来东窜西跑了。为了纪念抗美援朝,她给孩子起名叫张援朝。现在援朝还不到一周岁,她就抱着孩子跑这跑那,孩子脸被晒得乌黑,像个非洲小孩。大家看到她这么用心,孩子也跟着受罪,都对她敬重有加。
石万裕知道,以前回家干活有长工于洪顶在前面,自己在后面跟着干就行了。而现在不行了,一个社内,互相平等,互相帮助,自己得主动好好表现。太重的活干不了,力所能及的还是要赶上眼色,不能让社里有意见。所以他有事总是抢在前面,人们都夸他勤快能干。
石锁的儿子领弟三个生日了。当初石万隆给起这个名字时,就是希望跟着这个孩子,再继续多生几个孙子,使家庭人丁兴旺。可谁知时局变化,石锁竟然一去不还乡。四年前的那次火车站送行竟然成了人生诀别,想来直让人感叹不已!
今天,是领弟三周岁生日了。虽然家庭落魄,被人斗争了,分尽了家产,但给孙子过生日还是件高兴的事情。中午,老弟兄三个聚在石万隆家,坐在炕头上,聚一聚。自打石万裕回乡来就想一起坐坐了,一直没瞅上机会。再加上投鼠忌器,注意影响,特别是日子不宽裕,就没能够成行。今天借孩子过生日,弟兄三个一起来吃顿饭。也算叙谈叙谈。喝了几盅酒,上了几个家常便菜,屋里热闹起来了。
会芹领着孩子过来上菜,大家都喊着孩子逗乐,屋里屋外笑声郎朗。石万兴说:“孩子很快就要上学了,得起个大名了。”
石万隆高兴地说:“让你大爷爷给起个名字吧!”
石万兴也来了兴致:“俗话说,门前一条河,金子银子摞成摞。我看就叫石河吧。”
“好,就叫石河,来,石河,快叫爷爷”石万隆快活得逗起了小孙子。
“这年头,谁还敢金子银子一大摞啊?”石万裕接着茬说。
“就是个名字嘛,图个彩头就行了!”石万兴不以为然地说。
……
此时的石万隆家住得挺挤巴。原先作为私塾的这处老宅,现在正屋东间由石万隆和张氏居住。原先作为课堂的大间又隔成两间,中间是当间,用来做饭用。两个灶台分居左右两边墙上,各通左右两间的土炕上。西间由茂财两口子居住。茂财傻得整天不出屋,出了家门就不知道回来了,田秀梅整天看都不愿看一眼,对他说话总是斥责狠声的,没个好脸色,就这么瞎凑合着。西厢房两间里,一间住着刘氏和会芹娘俩,刘氏帮着照看领弟;一间住着茂春。茂春时好时坏,不受刺激的时候还行,能帮着会芹看看孩子。有时一受刺激犯了毛病,就又喊又叫的全家不得安宁。
石万隆搬过来改造房子的时候,陆会芹看着私塾墙上贴着的石鸿鸣的诗作以及李贤廷后来给石锁和石头的字幅,她好像又见到了自己的丈夫,不禁满含眼泪,赶紧好生收藏了起来。她的心里还在深深地装着石鸿鸣,盼着丈夫有一天能再回到这个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