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横跨于小龙河上的白色小石桥,显得素雅端庄,像凸起于村中央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么光彩照人!让人看了是那样的亲切!不知怎的,茹烟看到这座小石桥,一下子就想起了大学花园里的那座石桥,它是和鸿韬相识相爱的见证,是他们爱情的纽带啊!如今来到家乡的小石桥,一下子感觉到了美妙的时空转换,竟像又回到了当时邂逅爱情的美妙瞬间!是啊,要说大学校园里的那座石桥是她和鸿韬心灵连接的话,那这座家乡的小石桥不就是他们爱情的结晶吗?因为鸿韬说过,这座小桥也叫“石榴桥”,这不就是眼前的小“石榴”吗?想到了这里,她下意识的看了看兴高采烈拉着爸爸下河玩耍的小石榴,心里油然而生一股柔情蜜意般的天伦之乐……
“石榴,小心啊,注意安全!”石万裕夫妇看到一家三口好长时间没回去,就出来寻找。看到河底的鸿韬领着石榴在玩耍,不放心地喊了起来。
“没事的,爹,娘,我们会小心的!”石鸿韬朝着岸上喊着。
“算了吧,你忘了那年你和你石锁哥也是这样觉着没事,结果掉河里了吗?”于氏笑着说。
石鸿韬倒不是真怕像当年石锁那样掉到河里,他是突然想起了自己让土匪绑架之后,那土匪说出的话。他知道这河里有好多条被土匪折磨死的人命,自己就差点是其中的一条啊!是多么的残酷和可怕啊!想到这里,便领着孩子上了岸。
“你们两个还真是听话的好孩子啊!”茹烟开玩笑地说。
石鸿韬沉默着看着河底发愣,石榴一蹦一蹦地去找爷爷奶奶了。
“你看,这就是骨血亲啊!一会儿功夫,石榴不认生了,这不是熟化了吗?”茹烟高兴地说。
大家都兴高采烈地说着笑着,热烈的就像这满园的石榴花……
石鸿韬结婚后是第一次回到家乡,他一家三口得去拜访大爷和二爷家。
首先他们到大爷家去。石万兴因过继了石茂财被牵连划成了富农成分,被分了房子后搬到了别的住处,石鸿韬还不知道住在哪儿,石万裕只好领着他们前去。
在村子后头的偏远处,有三间土坯屋,也没有院墙,只是门前用棉花杆扎了一圈篱笆。从远处看,像是废弃闲置的房屋,显得有些破败。这几间屋子本来是石万兴早年自己场里的场院屋,是用来看场的。现在让他搬到这里来,他感觉还是住在自己房子里,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敝帚自珍,自得其乐!外人看着可怜,自己倒没觉得有多不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吃过苦的人,这点事情,算不了什么。什么时候说什么话,随遇而安嘛!
进得门来,看见低矮的土草房里家徒四壁,当间里有一个灶台,靠墙角放着一张劈柴桌子,四面中空,里面放着的碗筷瓢盆一览遗;里间有一铺炕,靠着炕头墙边也放着一张劈柴桌子,和当间那个差不多。其余家当就是挂在墙上的筐筐篮篮。綦氏一直病卧在炕,石万兴忙前忙后料理着。灶台上泥钵子里放着吃剩的玉米面饼子,粗瓷碗里盛着剩菜和几块辣菜圪塔咸菜,整个家境蒙上了一层凄凉的景色。茹烟忙把礼物放到了灶台的风箱上面。
见到石鸿韬领着妻子孩子来看望,綦氏挣扎着要起来,石鸿韬和茹烟赶忙上前制止。綦氏说:“你看看这个家,也没法进来个人。我又这个样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苦熬啊!”
“大娘你好好养病,什么也不要去多想,俺大爷能干,你看什么都会做,这就挺好啊!”石鸿韬忙安慰着。
“不行又能怎么着?也是逼着了。你大爷比起来还算是好的,人巧脑子活泛,什么都会做,掉不了地上,我也挺知足的!”綦氏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
“你好好养病就行了,别瞎操心,往后的日子,咱两个还得相依为命呢!”石万兴笑呵呵的对綦氏说。
接着又转过头来对着茹烟说道:“咱石家老辈修来的福,摊了你这么个好媳子,还有这么个好孩子,哎,叫什么名字啊?”
“大爷,叫石榴”茹烟赶紧说。
“啊,哈哈,石榴,石榴好啊!真是咱的好石榴!”石万兴高兴地说着。
茹烟像忽然顿悟一般,她突然意识到,其实人的幸福一定就得大富大贵吗?看眼前,不也是一种幸福吗?有句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的共枕眠。在这芸芸众生的世上,相互陌生的的两个人走到一起,就这样携手到老,有疼有爱,知冷知热,相依为命,共度余生,这不也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幸福吗?此时,那些物质财富显得多么的苍白力!爱,才是真正的财富啊!不敢说眼前的两位老人是否情投意合,甚至说他们都不懂的什么是爱。但相遇在一起走到今天,还在相濡以沫的悉心照顾着,这也是一种财富啊!茹烟脸上露出来感动的神情。她把这种清苦认定为是另一种财富。
石万兴忙不迭得让他们坐炕,两手措地说:“你看,你们第一次来,又有这么个好孩子,家里也没有个像样的东西招待你们。真是不得劲!”
大家忙说:“不用了,看看你们都好,这就行了!”
看着大家都站着,没地方落脚,石鸿韬说:“大爷,大娘,你们都好好保重!等我回来再看你们,现在我们要到我二爷家中去看看。”
“好,好,不用挂念!我好着呢!就是你大娘身体有毛病,不过,今天见到你们了,也就快好了!”石万兴开朗地说道。
大家都笑了起来:“是的,肯定会好起来的。好起来,就和我爹娘一块到青岛玩去!”石鸿韬忙说……
石鸿韬他们又来到石万隆家。从外面看还是当年的样子,房子虽小一些,但还是气派的转瓦房,石鸿韬告诉茹烟这里就是自己当年上私塾的地方。那时这里可是是全村的亮点,不仅房子气派,而且这里还是别人羡慕之极的学习场所。是这里打开了他人生知识的大门。今天携妻带子故地重游,虽不说衣锦还乡,也有点功成名就之感啊!
他们进得门来,一种杂乱章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已完全没了自己当年学习时的那种优雅和书香气。只见院子里横七竖八的堆着杂木、破家具和破缸烂罐,到处是荒草树叶,一片脏乱。正房里原来自己和石锁的教室,已被间隔成几间,烟呛火燎,黑乎乎的墙上被油烟熏得好像结了一层痂,屋子里透着一股焦糊的味道,已找不到半点当年“子曰诗云”的气息了。倒是院子里那颗古老的银杏树,还依然茂盛,似乎在默默诉说着当年曾经的繁华!这棵银杏树更加遮天蔽日,绿叶如荫,树上的果子层层叠叠,唤起了石鸿韬对以往的美好回忆:自己和石锁多少次偷偷地用长杆打银杏,被老师和家人抓着训斥;多少次爬到树上茂密的树叶里面捉迷藏,被先生罚着写字……
石鸿韬一时忘乎所以,定在原地神思驰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