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这事?
刘传福一阵惊讶。
但随即刘传福突然眼前一亮!
“臣想起来了!那些倭奴被收监之后,牢头只给他们吃些烂果子,烂菜叶子!但神奇的是,不少倭奴居然渐渐好了起来!陛下,原来您知道怎么治这病!太好了,以后咱们的人出海,再也不用担心患上这种怪病了!”
朱元璋心中狠狠地震了一下!
没想到,季礴长的话这么快就得到了印证!
败血症是有的!
而且,吃瓜果蔬菜,还真的能治好!
这小子,厉害!
旁边的太子朱标早已目瞪口呆,心中对季礴长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此刻只恨自己没早些结实季礴长,很后悔从小跟着那帮酸儒读那些刻板用的古籍!
刘传福退下后,朱元璋马上召见了户部尚书杨思义。
“去年盐税占朝廷收入有几成?”
“回禀陛下,约占五成!”
朱元璋微微点头,这个比例,和他记得一样。
由此也能看出,盐这玩意,对朝廷收入有多重要!
“思义啊,即便是朝廷的贡盐,也总是有些混着杂物,咸味里掺着别的怪味。你说如果能把里面的杂质洗净,这盐能卖多少钱?”
杨思义有些想笑。
古往今来,谁家的盐能洗的干干净净?
不过如果真有干干净净的盐,那自然卖价不菲。
“陛下,如果真有那样的盐,一定会受到达官显贵的热捧!现在市面上一斤盐能卖十文左右,若有陛下所说的盐,臣以为至少能卖十倍的价钱!”
十倍的卖价,就意味着十倍的利润!
即便是数量上卖的少了些,但极高的利润,一定能弥补销量上的不足。
最终的收益,翻一番不过分!
从前盐税占朝廷收入的一半,如果翻一番……
那意味着,光靠卖盐,以后朝廷的收入就能顶的上从前所有的收入!
只这一项,就能显著增加大明国力!
这比海运来的快多了!
激动的朱元璋,提笔亲自写了精盐的制法,郑重地递给了杨思义。
“立刻把此法传授给各地灶户,让他们除了煮粗盐外,还要准备精盐!这事,要快!”
杨思义接过秘方,却不懂这上面所说“草木灰”,对于制盐行业意味着什么,那所谓的“精盐”,又是何物。
但既然皇帝都这么说了,他自然赶紧下去照办。
“那些灶户在制出精盐之后,怕是也要惊喜一番吧!”
“一个精盐,不光让咱吃的更有滋味,还能极大的充实国库!季礴长,咱一定得重重的赏赐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