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钟和日历都有了可以普及的标准,这对人族的发展意义重大。
接下来习昊还要普及推广的是长度度量仪;这个后世也有标准,毫米,厘米,分米,米,公里。
十毫米等于一厘米,十厘米等于一分米,十分米等于一米,一千米等于一公里。
这个标准直接套用,习昊利用神识的强大,测算出了1毫米的大小,用木头做出了以毫米为基础标准,分为10等份的厘米尺,分为100等份的分米尺,和分为1000等份的米尺,还做出了一盘一盘的十米藤尺,百米藤尺,公里藤尺,至此长度的标准完全统一,这个尺子的普及很简单,只要有了标准普通人都可以复制,习昊就没有和沙漏一样花心思去多做。
最后还需要统一的还有重量的度量仪;后世标准为克,两,斤,吨,50克为一两,10两为一斤,2斤为一公斤,1000公斤为一吨。
习昊还是利用神识,反复推算得出了1克的标准砝码,紧接着制作了;1两的标准砝码,1斤的标准砝码,1公斤的标准砝码,5公斤的标准砝码,10公斤的标准砝码,50公斤的标准砝码,100公斤的标准砝码,500公斤的标准砝码,1000公斤的标准砝码,十种标准砝码,利用这十种标准砝码,习昊,制作了最小的公斤秤,十斤秤,百斤秤和一吨秤,有了这套标准砝码和秤,族人可以大量复制,最终普及。
这次闭关耗时5天,统一了时间,长度,重量等衡量标准,并制作出了实物,意义重大,对人族的生产生活,以及以后的发展都具有里程碑似的意义。
但这一次天道依然没有降下功德来奖励,这点习昊早有心里准备,同时也更加验证了,天道有意克扣功德的想法。
结束闭关后,习昊将这些物件全部交给1000制造纸张笔墨的族人,让他们带领另一部分族人大量仿制除沙漏以外的各种衡量仪,并教导族人使用。
结束闭关后习昊依然上午处理族中各种事情,下午教导4000老师,这期间习昊还抽出时间,对整个营地山水及建筑物进行了命名,并立石碑标记,广而告之。
“白虎潭”当然就叫“白虎潭”,修有大量建筑物的“白虎堤”也叫“白虎堤”都在显眼的地方数里石碑刻写地名。
白虎堤上的36小院,分别取名白虎堤1号院-36号院,每个小院门口都立有一块石碑。
36小院门口的三条横路,分别取名一横路,二横路,三横路,连接露天广场的两条主路分别命名为白虎一路,白虎二路,也分别在路口立碑记之。
“族长府”还叫“族长府”,学校还叫“学校”,“医院”也还是“医院”,露天广场,取名为人民广场,并将自己制造的法器时钟放置在高99米的钟楼之上,让整个营地的族人一抬头都能看见时间。
人民广场东边的荒地,被命名为农业园,北边的仓库命名为后勤处,居住地工匠门无意中已经命名,也就无需修改,烧制砖瓦窑的地方早就命名为工业园,不远处的三条河流分别被命名为长江,黄河,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