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说各大门派之前,先得说一句:闹出了这么大的事,朝廷六部尚书中,只有四人开了口,而剩下的两位却闭口不言。
答案很简单:户部尚书不开口,是因为人际关系。兵部尚书是他的同窗,刑部尚书又是他的老乡。帮了这边,就顾不上那边。索性,眼不见心不烦:我躲在一边看着,两边都不帮了。
而剩下的那位吏部尚书,就有点儿特别了。
当年长麟老皇帝在位的时候,他在朝任职,老皇帝下去了,儿子上来了,他还在朝,直到现在,刘大爷霍乱朝纲,他依旧在朝。
两代朝堂,无数人在他面前上上下下,他却巍然不动,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一个混事的老官僚。因为在朝这么些年,他有一个很好的朋友,那个朋友的名字叫普贤。
而这个普贤大师又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他就是那位现在已经被下狱的无为道长。
看到这儿,你就应该明白了:这位吏部尚书跟那位无为道长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
但在无为道长下狱之后,他却一言不发。
不是不想说,只是因为现在确实不是时候。
而且在无为道长想要上疏之前,除了普贤大师上门劝告之外,这位吏部尚书也曾上门拜访。
但结果是:对于劝解,无为道长压根儿不听。并反过来想要劝他们跟自己一起上。
到最后,觉得不是时候的普贤大师摇头走了。而这位吏部尚书却对无为道长说:你去吧,去了之后,要是不幸死于冤狱,我给你收尸。
听到这句,在看着眼前这位吏部尚书那坚决的神色,心中明白当他死后,这位尚书大人会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在朝中继续对抗刘大爷的无为道长站起来向他行礼。
但正如普贤大师所劝的那样:现在的确不是时候。
即便他下了大狱,朝堂内又有其他热血官员一起陪同又能如何?该不是时候,还不是时候,刘大爷没有受到丝毫损伤,反而是他们这边,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但这损失不是没有成果的。
成果就是,许多人都看到了他们的反抗。虽然大部分都不敢站出来,但在暗地里,却有一条暗流在涌动。
要说这条暗流,得从刘大爷灭长麟十大派中的两派开始说起。
如果按照一二三四的排序来排的话,那被灭掉的两派就是老四和老七。
刘大爷虽然灭了人家的门,在江湖上立了威是没错,但却忘记了一件事情,或者说:由于自身强大,所以不屑于去想这件事。
这件事有个专用名词,叫做关系。
先从老四开始说。被灭门的老四有个亲家,在十大派中排行老二。老二的儿子娶了老四的闺女,并且刚生下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