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了,两个世界都一样,战争这东西既能摧毁一切的美好,却也能促进知识与灵感的大发展。
所以一些高手就把自己领悟的道,著书成说,提炼出其中的核心和便于传授的部分,用来教导弟子,让其先从理论和基础上了解自己的道,然后在经过历练,逐渐成熟,也就慢慢有了属于自己的道。
而这种传授也就成了传承,也就有了宗门这种形式的根基。
而在剑宗,祖师就把自身的剑道结合了他的所见所闻,整理了下来,逐渐形成了浩养峰的正气之道,斩孽峰的斩孽杀伐之道,和戒律峰的规矩之道。
其实三峰合一才是祖师的真正剑道,以正养气,以杀护道,以规立身成就了他的剑圣之道。但是祖师并未成圣,最多算是止步半圣。所以他把他生命最后领悟的遗憾之道放在了剑庐。
在段天德明言之前,为什么黄烁并没觉得剑庐的剑道有问题?因为其本身也确实没问题,只不过是和现在剑庐众人理解的不在一个层面罢了。
剑修其实和墨宗的器修很相似,都是借助武器战斗,甚至器修中也不乏用剑之人,真要非说他们不是剑修,似乎也不合适。
祖师当年在最后临终前舍弃了自己的屠灵剑,其实就已有预兆。剑终究只是身外之物,一剑演万法也终究是演。当年祖师卡在剑圣最后一关,终于悟透。剑是剑修用来观察世界的工具,到了最后还是要回归自身,以人为剑,自成世界,才是真正的道路。
可惜他没时间了,留下只言片语,还是承受不住天人五衰,终是故去。
结果剑庐一众人,也不能说是庸才,但是祖师临终前的最后明悟,最接近剑圣的剑道,又岂是他们能理解的。传来传去,就传成了现在这样,感悟自身灵剑,完全透彻的了解自己的剑,剑中自成世界。
黄烁能想到这些,也是因为他这次回来后,因为和大壮聊了,知道剑宗还有些底蕴他也有资格接触了。所以去到剑庐的第一时间,就向李清泉提出了要观看祖师留下的《剑器笔谈》。
这册书其实在现在的黄烁看来,已经是没什么营养了。甚至是落伍的,关于炼剑的部分早就随着技术迭代,不知发展了几代了。而最有价值的屠灵剑的半册又被毁了,其本身也就是一件极有纪念价值的古物罢了。
直到全书翻完,才在最后看到了寥寥百多字,也正是这百多字的猜测,奠定了现在剑庐的剑道。黄烁当时看,也觉得没有问题,挺有参考价值的。实在没觉得有地方有问题。
直到现在段天德的话,才让他突然醒悟,不是祖师给剑庐挖坑,也不是这剑道有坑...而是他想的剑道,和剑庐那帮人想的剑道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这也真怪他,黄烁在剑庐几乎所有时间,和所有人讨论的都是技术问题,是炼剑的技术。没人和他讨论剑道,他也真的去关心过这些人的剑道到底是什么样的。
原来...自己从头到尾的设计,还不如真正关心的多问一句啊。真是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