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鬟道:“夫人下午一直在自己房间。”</p>
赵光瑜道:“好,你继续忙吧。”</p>
整了整自己的衣服,赵光瑜径直朝母亲的房间走了过去。</p>
放学回家后先跟母亲打声招呼,这是赵光瑜雷打不动的惯例,大晟国推崇孝义,长幼尊卑划分得十分严明,子女必须极其尊敬自己的父母,不过赵光瑜这么做,却跟大晟国的礼数没有半点关系,他对母亲的尊敬是发自内心的,他只是单纯的想这么做而已。</p>
母亲从小就将他视若性命般呵护,赵光瑜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怎能不为之感动?虽然算上前世的年纪,母亲的年纪也就跟他差不多,但是在赵光瑜的心里,哪怕再有上十世的经历,他也为有田韵婷这样的母亲而感到骄傲,所以除了前世的事情,他跟母亲几乎是无话不谈。</p>
走进母亲的房间,赵光瑜向正在刺绣的母亲施了一礼道:“娘,我回来了。”</p>
田韵婷放下手里的针线,端起桌上的一杯茶道:“口渴吗?娘这里刚好有晾好的温茶,你爹今天没跟你一起回来吗?”</p>
“谢谢娘,爹说要他留下来单独教几名学生,就让我自己先回来了。”赵光瑜这会儿还真有些渴了,他接过母亲递过来的茶水,一口气喝了个干净。</p>
赵清之辞官后就在颖凉城的学堂里挂了个教书的职,谁知道因为他的名气实在太大,他教书育人的消息一经传出,前来求学的学子可谓是络绎不绝,颖凉城里的学堂哪里容得下这么多学生,所以只能扩建了再扩建。</p>
学堂大了,前来求学的学子们就更多了,随着这几年学堂里出的举人进士越来越多,颖凉城这所学堂渐渐发展成为了颖北行省规模最大的学堂之一,而颖凉城的规模也随着学堂水涨船高,已经快要赶上富州城了。</p>
实际上赵清之在学堂里跟普通的教书先生一样,从来不摆什么大文豪的架子,而且他对学生们也不严厉,还很懂得因材施教,笨学生坏学生让他教上一阵子,都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学堂里几乎每个学生都喜欢听他授课。</p>
不过与普通教书先生不同的是,赵清之极少在课堂上动手写东西,而且就算是写了,他也会随手擦掉,因为有太多的人想得到他的手迹了,所以就算是他随手写了几个字的草纸,也会有人抢着收藏。</p>
因为父亲的关系,学堂苛刻的招收条件对赵光瑜来说根本就不是事儿,他五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一群十多岁甚至二十来岁的青少年一起在学堂里上课了。</p>
赵光瑜出生时天现异象、口含珠玉的事曾经被传的很远很玄,加之这些年来他在学堂的成绩一直都是第一,所以他如今也被人们冠上了天才的名头,并在颖北以及周围的几个行省小有名气,一些人甚至认为他将来的成就极有可能超过他的父亲。</p>
然而自家人了解自家事,赵光瑜很清楚自己与父亲的差距到底有多大,而且对父亲了解得越多,他就越是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绝世天才,别人口中所谓的天才跟他父亲一比,简直就是土鸡与凤凰,黄牛与麒麟,一个天上,一个地下。</p>
因为拥有前世记忆的原因,赵光瑜在头脑方面得到父亲的遗传并不多,不过前世的他也算得上是头脑聪慧并颇有才华,而这一世则更甚之,所以在普通人当中鹤立鸡群,他还是能够做到的,但是与父亲一比,他却又差得远了。</p>
当初或许是因为虚荣心作祟,亦或许是因为不想弱了父亲的名头,赵光瑜在小的时候,凭借着拥有前世记忆的优势,拼了命地努力学习,总算是赶上甚至超过了父亲在同龄时的脚步。</p>
但是两个人在天赋上的差距,并不是努力就可以弥补的,终将有一天,赵光瑜拥有前世记忆的优势会彻底消失,到了那个时候,他就再也无法继续追赶父亲的脚步了,而且极有可能会面对临江郎才尽的尴尬局面,这恐怕是赵光瑜最不想见到的。</p>
等到赵光瑜明白了这个道理,已经是有些晚了,所以现在他只能一面低调行事,一面未雨绸缪,试图将自己才能与名声的差距逐步缩小,让这件事对他的影响降到最低。</p>
从儿子的手里接过茶杯,田韵婷满是宠爱地道:“上一天课肯定累了吧?去玩会儿吧,等到吃饭的时候我让人叫你。”</p>
田韵婷最了解自己儿子的性格,她知道儿子不喜欢玩具,也不爱跟别的孩子一起玩,儿子最喜欢做的事,就听大人们讲外面世界的奇闻异事,不过她听说的那些奇闻异事早就给儿子讲过了,所以儿子的时间还是由他自己安排的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