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无论是在散手技击上还是在推手上,郑怀贤的胜率最高,得到众人的一致称赞。因此朱国祯、张英健、周剑南、洪懋中等人都向郑怀贤系统学习孙氏太极拳和孙氏八卦拳。后来台湾的孙氏太极拳主要就是出自郑怀贤传下的一系。
1944年,郑怀贤成都体育专科学校任教(解放后五十年代初,成都体育专科学校改为西南体育专科学校,后又改为成都体育学院。),以孙氏八卦拳的技击功夫享誉西南。被同道称赞为西南五省八卦拳之第一人。
郑怀贤的八卦拳活步推手、八卦拳散手、快摔、擒拿为西南武林中的技击绝技,郑怀贤一生最珍视的三大技击绝艺就是孙氏八卦拳、飞叉、擒拿。
郑怀贤在西南地区四十余年,以此三大绝艺驰名全国。尤其八卦拳控人技艺,是孙禄堂先生独创的太极、八卦融合之技,郑怀贤得到真传,运用起来闪赚腾挪随心所欲,走沾控人得心应手。郑怀贤又善卸骨、打穴、擒拿、摔跤和戳脚翻子,与八卦拳合用,其实战技术非常全面,技击实力超群。
1953年作为西南代表队武术总教练率队参加全国民族形式运动会。
1956年,由于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开展反真功夫运动,因此,研究技击术及其教学已无相应的环境。于是郑怀贤把研究的重点转到体育医疗保健方面。
在当时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的关怀和指示下,经有关部门的批准,1958年,郑怀贤创建了成都体育学院附属医院,亲自担任院长,先后达23年之久。
1960年,郑怀贤又创办了运动保健系(1978年更名为运动医学系)和运动医学研究室,担任主任,亲自讲授凝聚他毕生心血的正骨、按摩和伤科用药的经验,全身心地投入到伤科诊疗、中药、按摩的研究、教学和临床等工作中。
几十年来,运动医学系和附属体育医院为体育系统和卫生系统培养了大批中医骨伤科和运动医学人才,已遍布祖国四面八方。有的还远涉重洋,在异国他乡宏扬中华医术,造福全人类。在他的带领下,成都体育学院逐步建立形成了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以传统骨伤科为特色的全国运动医学基地。
郑怀贤对中医骨伤科造诣很深,人称“骨伤圣手”,疗效如神。如治疗急性腰损伤患者,片刻功夫,就可使背进来的病员恢复如初,自己走出去。再如难治之症痛风,经其辩证施治,运用加味舒活酒,外敷二妙散,内服三妙丸,患者恢复很快。
1957年曾为贺龙元帅治疗右手拇指损伤,并在1964年为总理治疗右手陈旧损伤。
郑怀贤所创郑氏伤科学术是博采诸家之长,结合多年临床体验而成。归纳出郑氏正骨12法,摸捏按提拉顶,再加端送搬摇旋挂;郑氏伤科按摩13法,抚摩、揉、捏、揉捏、搓、摩擦、推压、摇晃、抖动、提弹、振动、叩击和按压;独创经穴按摩8手法,摩推按拿,分合揉掐:总结了郑氏伤科经验穴位55个。
郑怀贤治伤,重视功能,强调治筋。指出骨为主干,节为枢纽,筋肉为动,若骨折脱位不治筋,十治八九难屈;重视综合治疗,强调外治;重视医患结合,强调治“心神”;倡导医者练功力、手法,熟记解剖、方药等基本功。
其所创“一号新伤药”、“舒活酒”、“铁弹丸”、“三七散”、“抗骨质增生丸”、“一号活络膏”、“虎骨木瓜酒”等郑氏良方,以其独特功效,为千百万患者解除了痛苦。
郑怀贤品德高尚,鄙薄金钱名利,正直善良。武艺高强,好打抱不平,除暴安良,有燕赵豪杰之风;医术卓绝则济困扶危,悯恤病患,不愧为一代良医。
他不分富贵贫贱,官吏平民,均一视同仁。无论上班还是下班,只要病人找到他,他一定亲切询问,仔细诊断,从不敷衍了事。对远方来信求医者,他也一一复信,并寄去外敷中药和内服药方,嘉惠了不少患者。
郑怀贤主要著作有《正骨学》、《伤科诊疗》、《伤科按摩术》、《运动创伤学》、《实用伤科中药与方剂》等;参加编写《中国中医百科全书·运动医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学伤科学》部分条目并任编委,共130多万字,曾获1978年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其中《正骨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已被译成外文,传播到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