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再见廪延(1 / 2)

郑宫妃 檀襄羽 0 字 2021-05-16

卫晋立在帝丘城墙头上,看着城墙下凌乱的人马足迹,远处还有未熄灭的火盆顽强不息地苟延残喘。

一夜之间,郑军撤得干干净净,片甲不留。

虽然胜之不武,不过只要目的达到了就行。卫晋摸了摸鼻尖。

他是个惯会算计的,郑寤生临走前,他特意送上求和书一封,给足了郑寤生面子和台阶,表示,这不是你被迫撤离的,而是我与你讲和了,郑卫之间结为兄弟关系,以后可不能你打我我打你的。

呵,求和书就是个摆设,关键时刻,还不是想撕就撕。

不过卫晋会做人,郑寤生也给他这个面子,伐卫之事就这样匆匆收尾。

就这样走了,邓辉等人是极不甘心的,可是又没有办法,毕竟三殿下闹出了事情。

殷澈心里寻思着,看这些天郑寤生只是围困了帝丘,却根本没有攻城的意思,八成是一开始就没打算攻占帝丘,从始至终,他都只想给卫国一点颜色看看而已。

祭仲也是这么认为的:“我们这位王上心眼比天上的心心还多,他如果真的想拿下卫国,其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不过懒得拿罢了。”

殷澈心里对国与国之间发动战争这样劳命伤财的行动其实是很不赞同的:“未免太破费了。”

祭仲笑起来:“虽然破费些,但是利远大于弊啊,瞧,卫国不就乖乖地和郑国和谈建交了吗?”

殷澈神情认真:“用和平的方式,郑卫也能建交。”

祭仲将两手揣在袖子里,似笑非笑望着她:“有道理,不过这样一来,王上的心腹大患就难以铲除啊。”对于殷澈,祭仲一向是有话直说,不是因为不忌讳隔墙有耳,单纯是担忧这丫头被蒙在鼓里,看不清楚局势。

“什么意思?”殷澈果然惊讶了。

“国内不平,王上能有几分心思攘外呢?”

“王上的心腹大患是三殿下?”

“那是自然。”

不知不觉,殷澈背后冒出一层细汗。

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

郑寤生大动干戈,带着二十万兵马御驾亲征,将空空如也的后背对着国内,而好不容易包围了帝丘之后却不攻城,就像在等待着什么发生似的。如此大好机会,国内别有用心之人不闹出点幺蛾子,都对不起他的一番良苦用心了。

如果说三殿下早有谋反的心思,却没有谋反的条件,那么这一次,郑寤生亲自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条件,递到了他手上。

若是三殿下没有谋反的心思,却难保其他人没有,比如,姜太后。

再加上有心之人随意挑拨几句,谋反一事,干材烈火一般,立马就熊熊燃烧起来了。

那么,寤生此次归去,能抵得上姜太后和三殿下的联手吗?

不过,好在卫国经过这番干戈,又加上新换了国君,里里外外疲惫不堪,正是需要大换血的时候,卫晋忙着整顿国内,肃清朝堂,一时半刻应该没有余力来反咬郑国一口。

.

郑寤生接到消息,迅速带兵撤回郑国境内,在廪延城外,与郑段的军队的相遇。

事易时移,两兄弟,一个在城墙上,一个在城楼外,兵戎相见。

殷澈随着郑寤生拍马出来,在城前勒住缰绳。

郑段穿了一身精铁打造的盔甲,段字大旗在身后迎风招展,萧索的天际划过几只鸿雁,城上城下距离相隔太远,看不清他的神情。

“哥。”郑段开口叫了声。

郑寤生在下方沉着嗓子应了声,等待他接下来的话。

不过郑段喊了他一声,嗓子就熄了火,没了下文。

出乎意料的是,兄弟相见,没有意想之中的大声呵斥,天怒人怨,双方都平静得很,平静得有些过头,给人一种这不是在两军对峙,而是两兄弟在发脾气闹矛盾。

额,虽然确实是有矛盾。

郑寤生等了一会儿,耐心告罄,收兵回去了。

他径自拍马走了,郑段还在城头遥遥相望。

郑寤生的部队选了廪延城外一处高地安营扎寨。中军帐内,众将领们已经将曾经的京城太叔骂翻了天,个个义愤填膺,如果郑段就在眼前的话,估计能立马冲上去把人砍死。

作为没怎么发表意见,一心一意戳在郑寤生背后当花瓶的殷澈心虚地低下头,不时抬起头,看看另一根人形花瓶——祭仲。

祭仲不能当个全天然的背景板,是时不时得说上两句,大都是怎么攻下廪延城打入新郑去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