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是什么,明心在思索着这个问题。
如果人生来就是要绝情弃义的话,那么为什么又会有感情这种奇怪的东西存在呢?
如果对于一个修士来说,必须要挣脱对世俗的羁恋,那么本身就脱身于俗世的修士该怎么办呢?真的要不顾一切,泯灭世间所有的情感吗?就如同一棵树亲手斩断了自己的根须一般,迎接它的到底是更为茁壮的成长,亦或是就此枯萎衰败呢?
明心没有思索出结果,也没有人能给他答案,对于这个问题,他不想问明台,或者说他不想问其他任何人,他只想自己慢慢的在摸索中得到答案。
既然得不出答案,那就收敛心思,全力以赴地赶路吧!明台对自己这样说道。
他们终究还是比自己预定的行程晚上了一天,原因就是明台这个懒家伙又拖了后腿。
不过明心并没有责怪明台,相反的,他在心中很感激明台,如果不是他看穿了自己浮躁的内心而故意拖延行程的话,明心无法想象当时的自己回到家之后,用怎样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亲生父母。
因为虽说他们是自己的父母,但是却和陌生人没有什么区别。
生而未养,这个话题是沉重且悲伤的。
踢飞了脚下的一颗碎石,明心看了看远方升起的道道炊烟,这是农家在生火做饭,傍晚的时候,是他们一天当中最为放松的时刻,在田地间劳作了一天的农夫,用二两烧酒来犒劳自己的辛苦,乡间放牛而归的牧童吹响了牧笛,悠扬的笛声诉说着吹笛人的欢愉。
明心甚至还能看到远方的柳树下,两个老头子正下着棋,在他俩的身旁还围绕着五六个同样岁数的老人。
这才是人间啊,明心有些留恋。他突然驻足不前,想要将这一刻的恬静和悠闲,印在自己的心中。
或许此刻的她明白了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明台没有做声,他细细地打量着此刻的明心,没有放过明心脸上的任何一个表情,明心眼中的羡慕和向往被明台看在眼中,他轻叹了一口气,只是默默地等待着明心。
小径上的牧童和笛声消失在了路的尽头,道道炊烟逐一散去,柳树下的棋局早就结束,甚至太阳也即将完全没入西山。
明心转过头看着静静等待自己的明台,他笑了笑,而后轻声地说道:“走吧。”
没有多余的言语,因为他知道明台用意,兄弟之间本来就不需要那么多的感谢。
“看够了?”明台挪揄声音幽幽响起。
“没,”明心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而后又指了指远方的柳树,“下棋的人走了,放牛的小孩也回家了。我听不到那悠扬的笛声,也看不见老人们开怀的笑,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继续上路了。”
“确实应该走了,再不走,我们就只能睡在这荒郊野外了。”明台耸耸肩,不置可否。
“其实这样也不错,以天为被,以地为席。这不就是道家所崇尚的亲近自然吗?修士嘛,就要有修士的样子。”明心哈哈一笑,率先迈步。
“我们是和尚,不是那些牛鼻子老道,所以你这一套说不通。你慢点,等等我!”明台追赶着迈步如飞的明心,他发现此刻的明星似乎快要融入风里了。
不过就算他们此刻走得再快,也终究还是在天幕完全暗了下来之后才走到了先前的那个村庄。
不过幸运的是,今晚有着淡淡的月光。哺育着柔柔的月华,在习习清风中赶路,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借着淡淡的月光,“小灵村”三个古朴的字映入二人眼帘。向里看去,黑暗中稀疏地亮着明暗不一的灯火。
蜡烛是日子富庶的人家才能经常用的,至于穷苦的人来说,在晚上有一盏油灯照明就已经很满足了。
二人向着村内灯火最为明亮的一处走了过去,渐渐地,二人开始听见细微的人声,而后这个声音逐渐喧闹起来。
原来很多的村民都集中在这里。聊着家常唠着嗑。
看样子这里是一个祠堂一样的地方。
在一旁的空地上,二十多个老人围坐在一个巨大的火堆边上,三三两两的说着话。有的呡着自己酿造的土烧酒,一脸满足的神色;有的往明亮的火堆中丢着什么,还偶尔掏出一个黑乎乎的东西用嘴啃着吃。
明亮的火光把每个人的脸庞都照得红通通的,看起来每个人都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明星二人直直地走了过去,细碎的脚步声还是引起了一些老人的主意,接着所有的老人都把目光望向了这脚步声的方向。
“哪个?”有一个老人壮着胆子朝着黑暗中喊了一声。
更有的老人甚至抄起了一头正在燃烧的柴火,他们以为是山上的野兽又跑下来捣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