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朝议(1 / 2)

第二天一早,秦羽铭就叫醒了几人,上马继续在官道上急驰,此时卢明诚的眼神中虽然还有些许倨傲之色,只是原来的敌意已经不见。

咸阳宫的正殿内,一位白须老者穿着黑色冕服头戴冕冠,正坐于殿中御阶最顶端的宽大龙椅之上,黑色冕服上用金色的丝线绣着日月星辰与龙凤图案,精心梳理的白色长须垂于胸前。虽已过古稀之年,但身子却是依旧坐得笔直。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被遮在十二串五彩玉串成的珠帘之后,锐利的眼神透过冕冠的珠帘,注视着御阶下方分为两边站着的文武大臣。众人虽看不到龙椅上老者的眼睛,但都能感受到珠帘之后的锐利眼神,一股威严之气从龙椅上散发出来,弥漫在整个正殿之内。此人正是如今武国的最高统治者——武成王王翦。

当初秦末之时,天下英豪纷纷揭竿而起,反抗当时民心尽失的秦二世胡亥。退隐多年的武成侯王翦在其旧部的劝说和支持之下推翻了胡亥的统治,又整合了原秦国的军力,抵挡住了东边楚国和陈国的军队,在原来秦国的土地上建立了武国。所以仍旧选择咸阳作为都城,于是原来的秦朝的王宫咸阳宫也就成了如今武国的王宫。

“王上,由于近年来楚**队频频在边境有所异动,臣建议扩宽原前秦所修至边境之官道,以便我大军调动及粮草运输之用。”一位中年大臣出班上奏道。

“王上,万万不可,如今我国形势刚刚稳定,百姓经过连年战乱,现在需要时间休养生息。况且现有官道已经足可满足现有大军通行及粮草调动,实在不益大规模征召百姓来拓宽官道,此实乃劳民伤财之举啊。”

“现有官道虽可满足日常调兵及粮草运输,但倘若两国突然大军压境,现有官道就无法满足大军的快速调动。”

“据臣所知,现在两国也是在恢复国力中,并未有意与我国开战,边境也只是边军有小规模的骚扰和挑衅。我国在其他两国均派有细作,倘若两国真有大军及粮草调动,我国细作会迅速将情报传回。到时调动军队靠现有官道也足可应付。”

……

“好了,都别吵了。”看着下面一众朝臣越吵越激烈,坐在龙椅上的王翦平静出言打断道。虽然他的语气非常平静,却是中气十足,声音中所包含的那股威严让所有正在争吵中的大臣都立刻闭上了嘴。

“王上恕罪。”所有人一齐躬身行礼。

“好了,此时左右丞相如何看待?”王翦看向站于于朝班中文官一派的最前面两人,刚才众朝臣争论的时候他们二人依旧是眼观鼻鼻观心,彷佛老僧入定般就那么静静站着,彷佛身后什么都没有发生。

“王上,如今我国是应当全力让百姓修养生息,但是边境的安全也是至关重要,一切听凭王上圣裁。”站于右侧的大臣出班行礼回答道,此人五十多岁,一双眼睛细眯着,长长的胡子随着动作而摆动,满脸恭敬之色。此人正是如今武国的右大臣司马慈。

“王上,边境安全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如今百姓的疾苦,一切听凭王上圣裁。”另一位为首的文臣也出班行礼答道,此人也同样是五十多岁,虽也是有着精心修剪的雪白长须,可他的长须却略显刚硬,不似司马慈的那般飘逸。此人正是如今武国的左丞相吕蜴。

话里虽然同样都是表达了边境安全和百姓修养生息的重要性,但他们却是把主次调换了一下,这意思就截然相反了,老谋深算的王翦岂会听不出这两人话中的意思。

“太尉如何看哪?”王翦将头转向了武将一边,带头站立的一人走出朝班,此人虽也是五十多岁,白须飘飘,却是精神矍铄,一举一动都尽显其武人本色,此人正是现任武国太尉的前秦名将蒙恬,只见他躬身行了一礼道:“微臣也觉得两者都同样重要,一切全凭王上圣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