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讲江湖的名声,书生讲朝堂的官位,而道士讲究的,往往是古老的传承,可惜黄花观是师傅刚刚创立的,没有所谓的历史底蕴,观也只是一座小观,师傅也不算修为高深的老道人。
可是呢,老人家活得却很长,讲起道经来头头是道,收下两个徒弟一个姓温一个姓李,而我便是那个姓李的,道号玄心,我本以为,那个先自己一步拜入道门的师兄资质粗陋,如今我二十,他长了我一辈的年龄,却依然在不惑之境徘徊,只是冢中枯骨,总有一天会被我超越,没想到时日渐久,他的修为日渐浑厚,一点也没有像是被自己追赶上的样子。
疑惑不解的自己寻到师傅楚云子,问出自己的疑惑,却得到了完全不同的解答。
道家嘛,是这样的,道家走到最后的很多都是资质鲁钝,到了年老时却突飞猛进,仿佛大器晚成是完完全全为道家量身定做的话语,进境修为靠的不是学识和天赋,而是一个悟字。
数年入不惑,止步六十年的天才少年有的是,三十年艰难爬升,一朝悟道修为突破逍遥境的也不稀奇,至于为什么真正的道家逍遥境的人如此的少,你大可以问问在云杉大陆上方那些所谓的稍小的十八重仙境上的仙神们,那些道家的长辈们是否愿意解答。
仙神境是被那些修为突破逍遥境限制的,顶尖强者一直诟病的怯懦者,因没有信心争夺圣位而不得已的行为,但是对于不想欺师灭祖的道人来说,却是唯一一条道路。
一条寿命增长一倍,能够永久停留在登仙时的相貌和肉体能力的仙境修为,和寿命五倍于常人却依然会变老的神境。
仙者得不老,神者得长生,而圣境二者皆得而又拥有不可毁坏的圣躯,只要不被夺走圣位能一直活着。
多么令人羡慕的生活,那作为凡人的终极追求,简直是一生的信仰。
可惜那些对李玄心来说,都太远了,他现在只想追上大自己二十三岁的,师兄温玄安的脚步。
“你在做什么,师兄?”
景阳山后的潭水中,温玄安立在一块青石上面向瀑布,闭上双眼面孔安详。李玄心从侧方向望着他那已经带了些许白色长发的头颅,坐着看了许久,终于忍不住叫出声来。
可是师兄却没有和他说话,等得烦了,李玄心回那个低矮的小观中做了一顿饭食,一个时辰后,师兄依然还站在那里,没有其他动静。
然后,这样的日常居然成了他们相处的常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两年之后他也踏入了不惑之境,李玄心回想这些岁月的相处,才悚然而惊。
那时候,他正在外面的村镇中采买些许货物,他眼看着人来人往,粗通文墨的酒客在二楼耍着酒疯高声唱词,孩童拿着风车排着队四处窜动,街边叫卖的小贩缀着乡音将尾音儿脱得老长,还有那条还算清澈的小河迤逦着十数条小船,船夫一边撑着船一边唱着号子从低矮的石制拱桥上经过。
好一副众生像,离他那么近,却又显得那么远,即使李玄心本人他也在这幅图画当中。
因为他知道,不是因为今日如何特殊,而是他的积累到了,今日不惑之境水到渠成的他因为专注而仔细的倾听着一切,像是以前来到这里的他虽在话中,只是感觉耳边全是嗡嗡的杂乱声响,但是如今却发现了这方小世界的主旋律,号子声此起彼伏,更像是在听一首拥有韵律的曲子了。
他站在当中呆呆傻傻的听着,连到这里来的任务都忘了。
然后,他才想起,师兄在吃饭时和他解释的,他那样去做的动机。
那块常站着的青石正好是平日没有雨水,或是干旱时能够几乎与水面齐平的青石,虽说只有圣境才能立在空中不动,但是并不代表逍遥和不惑境便做不到,只是时间非常短而已,短到数呼吸间便会跌落,而不惑之境更是只有那么一瞬间。
而他要做的,便是使用那一瞬,在潮水的汹涌中不断腾空,直到不沾湿自己的鞋子,仅此而已。
如今,他做到了什么程度?李玄心心中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