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蒋端起茶杯闻了闻,“笔会取消了,我们把通知都寄到了每个作者的单位。可能是你生病住了医院,没有及时收到这个通知。”
杨印堂不解地问,“怎么取消了?”
“是上面要求取消的,具体为什么我们也不知道。”
文亮喝了口茶说:“看来你很重视这次笔会。”
杨印堂点了点头回答说:“是的,听说路遥要来。”
老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说:“他来不了啦,在北京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创作会议。我是前天接到他的电话,还让我代他向你问好呢。”
杨印堂躺在了身后的被子上,“今年五一我在西安和他见了面,他请我吃了当地有名的羊肉泡馍,随后又去了大雁塔。我们坐在绿叶掩映下的长条椅上,饶有兴致地谈起了文学来。”
文亮说:“我看过他写的《人生》,觉得时代感很强。”
杨印堂微微一笑,“是的,他在谈话中多次提到创作《人生》的过程。正是由于自己曾有过长期在农村生活的经历,才使得他在刻画高加林这个角色时显得游刃有余。”
老蒋回到椅子前坐了下来,“《人生》可以说是他的成名之作,现在西部的作家很了不起。”
“他说在高加林的身上有自己的影子,有当年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我说和过去相比,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城市化的影响越来越深,那些不甘寂寞要改变自己命运的农村青年,开始了他们前所未有的探索和求知之路。正是由于他们的加入,才使得城市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激情和活力。”
老蒋非常赞同他的这个观点,“你说的不错,事实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是的,他对我的这句话也表示很赞同。临别时我邀请他到济南来看看,他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老蒋说:“你放心吧,他说了一定抽时间到济南来。”说到这他向文亮示意了一下,“我们回去吧,让印堂休息休息。”
杨印堂坐起身来,“蒋老师,你们别走了,中午在这吃饭。”
老蒋摆了摆手,“不了,等你养好病我们再来。”
杨印堂拉着老蒋的手再次挽留说:“你们说什么都不能走,素美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我们三人今天也来个品茶、饮酒论文学怎么样?”
文亮双眉一扬,“不错,当年曹孟德和刘备是‘青梅煮酒论英雄’,我们论文学也不比他们逊色。”
素美走过来往茶壶里添了些开水,“蒋老师,我炒了几个小菜,您和文亮就在这随便吃点吧。他见你们比谁都亲,昨天孟繁林来和他一直聊到深夜。”
老蒋从小桌子上端起茶杯喝了几口,“既然这样,那我们就不走了。”
“这就对了,蒋老师,我们难得能这样聚到一起。”杨印堂说着就要从床上下来。
文亮忙上前扶住他,“你正在养病,还是躺在床上吧。”
“没事,我都出院好几天了。”杨印堂从床边的椅子上拿过裤子穿上。
素美找了双布鞋递给他,“蒋老师一来,你的什么病都没有了。”
杨印堂非常风趣地说:“确实是这样的,蒋老师渊博的知识比什么药都灵。”
他们来到外间屋,饭桌上已经摆好了花生米、萝卜条、大葱炒鸡蛋和青椒肉丝。
老蒋在脸盆里洗好手,便在主位上坐了下来。“素美的炒鸡蛋真的是很有特色,圆圆的一个整体就像是十五的月亮。”
素美一边把筷子和酒杯摆在他面前一边说:“这有什么,很简单,把温度控制好就行了。”
文亮接过素美的话说:“嫂子,你这炒菜的手艺是跟谁学的?”
杨印堂说:“我老岳父是机床厂食堂的,她平时看就看会了还用学?”
文亮夹了一块炒鸡蛋放进嘴里,津津有味地嚼了起来。“不错,很好吃。”
素美笑了笑又往他的碗里夹了几块,“好吃你就多吃几块。”
杨印堂打开一瓶泸州老窖,先给老蒋满上。“蒋老师,我们边喝边聊,您可一定要尽兴。”
老蒋从口袋里摸出一支烟点上,“我憋了大半天了,你不介意吧?还有素美。”
素美看了看杨印堂,“没事,蒋老师你抽吧,他都背着我吸好几颗烟了。”
杨印堂说:“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必须吸烟。”他说着端起了酒杯,“蒋老师,文亮,我们喝酒。”
两杯酒下肚,老蒋的话就多了起来。“印堂,你刚才说我们今天要来个品茶、饮酒论文学,这很好。”
素美端上新沏的茶水,然后又忙着去盛烧好的鲤鱼。
望着色香味俱佳的红烧鲤鱼,老蒋顿时来了精神。“你们可知道,佛印和尚曾经为了吃鱼跟苏东坡打过嘴皮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