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0章天大的好消息(1 / 2)

宋曙 卷毛与花猫 0 字 2021-05-09

赵祯觉得有些颓废,现在的新政就是纸上谈兵。

如果没把尚铁喊来。

无疑今天的纸上谈兵很愉快,赵祯对新政的未来很憧憬。

尚铁虽然泼了冷水,但他说的没错,可新政能不做吗?

宰相们都认为赵祯仁义,仁义就会带来“懦弱”。

可赵祯并不懦弱,谏官就是他的刀。

吕夷简的相公当的够久,只是那时候需要吕夷简制衡太后,太后故去,赵祯用着吕夷简最后一点价值。

等他学会了朝政,便看着那些谏官弹劾吕夷简。

吕夷简就这样离开了。

他的仁义对的是臣子,谏官就是他的冷酷。

所以此时的赵祯,也可以说赵祯在天章阁召见范仲淹,富弼和尚铁时,他就已经决定了。

新政,必须要开展。

那怕失败,他这个皇帝大不了外派范仲淹,把所有的新政派派到各州外知。

大不了新政失败了,对他没有什么坏处。

历史上的赵祯也的确如此,新政朋党论时,赵祯怕了,加上新政的确遭到很强烈的反对。

于是范仲淹请求外派,他同意了。

可万一成功了呢?失败了赵祯既然有把握能扼住局面,他就不怕失败。

所以赵祯在赌。

正如同商鞅变法时秦孝公也在赌。

“尚铁,你有什么具体的条例或办法?”赵祯从桌子后面走出来,距离尚铁三人很近。

尚铁说出已经准备很久的话,开口道:“官家,大宋新政不同,目前应该遵循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的原则,所谓润物细无声,就是新政从小处开始,从勋贵及守旧派认为不起眼的地方开始,等他们发觉时,新政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要让百姓认识到新政的好处,让守旧派无话可说。”

赵祯眼睛一亮,明白了尚铁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前后调换的原因。

“臣去看望官家交给我的北伐营时,听说到汴京外城百姓足足有近八十多万,这八十多万百姓是禁军家属,是贩夫走卒,是农民,可以说正是这些人养活着部分内城。”

尚铁只能说部分,因为养活汴京的其实是江南,通过运河,一船船粮食送到汴京。

“所以臣提议,在外城划定一个区域,七到十万人作为新政的对象,从而通过这一小块地方来验证一些新政的想法,如果成功了,推向全国。”

……

天章阁奏对最后圆满成功,至少离开的时候赵祯在认真思量。

范仲淹和富弼两个有些心事重重。

三人结伴离开皇宫,路上自然少不了谈话。

“范相的十条倒是让我茅塞顿开。”富弼若有所思。

范十条无论从哪里看,都是对于目前大宋状况的一剂良药。

只是药效太猛,范仲淹没注意到徐徐图之。

这也实属正常,说到底目前新政的主要人物年纪相比于其他官员。还是太年轻。

年轻气盛让他们敢于反抗。

可同样太理想化。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王安石变法时,原本庆历新政的支持者韩琦富弼等人会不约而同的站出来反对。

因为他们老了,他们经历过庆历新政,甚至还是主导者,知道守旧势力的强大和大宋的顽疾有多严重。

屠龙的少年终究变成了恶龙。

范仲淹一话不说,在尚铁看来好像是生气了,辛辛苦苦准备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十条建议,竟然被人批判的一文不值。

于是尚铁先开口。

“范公,小子……”

范仲淹重重叹息了一口气,打断尚铁说话,语气有些悲怆:“无事,说到底,你又教给我一些东西?”

尚铁的思绪瞬间飘到自己和范仲淹第一次见面,范仲淹称呼他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