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结盟(1 / 2)

孔智听闻段思贤的大军三日后便会到达,对左右说:“今王上大胜归朝,需以大礼相迎,以表王上之大功,内震宵小,外慑诸侯,王上必以此功而厚赏诸公。”

“不如效古法行震旅之礼?”

孔智摇头道:“此乃大将之礼,不足以显示王上威仪。”

众人苦思冥想,许多办法皆被孔智否了。

“我等才疏学浅,还请大人指教。”

孔智道:“王上,虽无天子之名,于江南却有天子之实,非天子之礼不足以表王上大功。”

“今淮王郑侯俱在城中,为什么不让他们行臣子之礼,跪迎王上?”

众人皆有疑虑,认为此事太过,若天下诸侯以此而罪陈国,则得不偿失。

孔智料定段思贤必喜此事,力主得行。

计议已定,怎么把赵宇和郑密弄上台,这却是个问题,赵宇疯疯癫癫还好哄骗,但郑密恐怕不好对付。

孔有仁笑道:“父亲何须为此事烦恼,孩儿此去,必说服郑密。”

孔智瞪眼道:“此事关系重大,岂可儿戏?”

孔有仁正色道:“下官愿立字为证,若事不成,甘受惩罚。”

孔智见儿子说的认真,料他必有良谋,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仍然关心道:“你可有十足把握?”

孔有仁笑道:“父亲放宽心,孩儿还不会拿自己的名声开玩笑。”

离开官衙,孔有仁领着大队军马,便往郑密居所而去。

在郑国君臣惶恐之中,孔有仁坐到了上席。

唐肃严陪笑道:“孔大人今日大张旗鼓前来,所为何事?”

孔有仁不搭理,看向郑密,道:“郑侯远来,可还住的习惯?若下人有怠慢之处,本官必严惩不贷。”

郑密苦笑道:“一应衣食俱佳,何有怠慢之说?”

孔有仁道:“既然如此,郑侯为何愁眉不展,有何不妥之处,但说无妨。”

郑密回望唐肃严一眼,见他微微点头,道:“寡人……我来陈国已一月有余,却只见陈王一面,甚以为憾。”

孔有仁哈哈大笑。

郑国君臣面面相觑,不解他为何发笑。

“郑侯说的在理,却是我陈国轻慢了。”孔有仁收了笑声,站起来赔礼道:“王上早已准备见郑侯,谁曾想付家突然谋逆,王上亲征,这才拖了下来。如今王上大胜,三日之后便回万安城。”

郑密道:“恭喜陈王,除此大患。”

孔有仁道:“郑侯来陈所为何事,我等俱知,王上亦有心助郑侯,奈何朝野之中因连番大战,不愿再兴刀兵者众多。”

郑密急道:“以陈国之强,遣一偏师便可,又何须劳动大军?”

孔有仁笑着不说话。

唐肃严道:“孔大人来此想必腹有良谋,愿闻其详。”

孔有仁道:“王上回城之日,举世瞩目,郑侯何不在此时向天下述说姬长生犯境之事,那时谁人好出言反对出兵?”

郑密便要答应下来,却听唐肃严道:“此事还容我君臣商议商议。”

孔有仁不悦起身:“那你们便好好商议吧,不过本官告诉你等,家父亦反对此时出兵助郑国。”说完便往外走。

郑密急忙跟了上来,陪笑道:“大人息怒,我知大人之言于郑国有益,便依大人之计,三日后出城迎陈王。”

孔有仁走后,唐肃严道:“国主,孔有仁此来是何意图难道看不出来吗?”

郑密叹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若能复国,些许羞辱又何足挂齿?”

三日之后,段思贤全身金甲,骑着白马,一马当先走在大军之前,围观的陈国子民见了段思贤皆高呼万岁,段思贤环视左右,心潮激荡。

郑密与赵宇上前牵着马缰缓缓前行,礼官高呼:“淮王郑侯为王上牵马!”

声传四野,百姓呼万岁之声更大。

行至孔智面前,赵宇突然跪倒在地,段思贤吃了一惊,目视孔智见其微微点头,便踩在赵宇的背上下了马来。

万雅挺着大肚子,面无表情的看着眼前的一切,紧紧握住的拳头,微微发抖的身体显示她内心远没有表面上那么镇静,恍惚之间,她竟然绝对那马上坐的竟然是赵宇,自己如当初一般坐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