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兵自有高顺!”吕布拍了拍蔡典的肩膀,说:“可以同你二哥多交流交流,此事我一般都交给他!”
蔡典自然知道高顺的本事,他训练的七百陷阵营在历史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是可惜的是始终不足千人,所以在大军鏖战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二哥的精兵,最多时候是多少?”蔡典问。
“大概!大概不过一千吧!”吕布回答!
“长安之战时,敌兵超过五万,未来曹操袁绍都会拥有超过十万的大军,如果仅以高顺将军的千名精锐予以作战,恐怕难以应付,所以高顺将军的精锐要作为您最锐利的剑,在最关键的时候插入敌人的胸膛,但是我们还需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军卒!这些并州精锐,就是我们的种子!”
吕布听懂了蔡典的意思,思考了片刻把酒坛子放在一旁,对着营帐外高喊一句:“速去请高顺将军!”
过了两刻钟后高顺也来到了营帐,蔡典将自己的想法给两人又说了半天,高顺练兵的诀窍在于自己与将士同吃同住,和每一个士卒成为朋友兄弟,作战时再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这样整个军队都能被带动起来。这时候再给士卒配置上尖兵固甲,就可在作战中发挥出远超普通部队的作用。
蔡典作为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的现代人,虽然没有系统学习过军事知识,但是凭借常年在论坛等处了解到的信息,就可以对东汉时期募兵制形成降维打击。
当然他也不敢小瞧古人,毕竟东汉的军制直接影响了中华民族两千年,尤其是汉朝前期的都试制度和校阅制度,常常对于不同兵种进行针对性训练,例如弓箭手的射术还有骑兵的骑术,如果不能过关则要接受相应的惩罚。
所以蔡典决定以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好一件事,就是部队的政治建设,解决大家为何为战和基层军官指挥能力的问题。其余的射术骑术还是让高顺去掌握得了。
高顺吕布被蔡典的想法惊得目瞪口呆,这两个问题是他们想都没有想过的问题,为什么而战,募兵而来就是吃粮发饷,吃谁的粮就给谁打仗呗!至于基层军官的指挥能力,战场上能听懂号令带着大家冲在第一线不就好了!
蔡典针对两人的第一个疑惑仔细解释了一番,主要论据就是如果谁给粮就给谁打仗,那么一旦出现给粮更多的人是不是就可以调转矛头了,还有一旦给不出钱粮了,是不是就可以逃走了?
针对基层军官指挥能力的问题,蔡典第一个要求就是伍长什长乃至都尉不能随便打骂士卒,一定要明白军官的性命和权力就是基层士卒给的,没有了士卒的军官就是光杆一个。第二个要求就是基层军官要懂得更为复杂的战术指令,不能只懂闻金而退闻鼓而进,这就需要教给这些基层军官一些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