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二宫之争(1 / 2)

三国往事 章韩 0 字 2021-05-23

吴国的二宫之争在之前的内容中讲过。

二宫之争是东吴太子孙和与孙霸之间为了争夺东吴储君之位而引发的党争。

这件事还要从229年,东吴孙权即皇帝位之时说起。

当时孙权只立孙登为皇太子。

然而孙登和他的弟弟孙虑都是非常短命的。两个人先后于232年和241年去世。

可以说孙登还没有正式继位东吴皇帝就英年早逝了。

这不能说孙权当皇帝时间太长。

在241年,孙登病重的时候。孙登曾经给东吴皇帝孙权写了一封信。

信里的内容是举荐自己的弟弟孙和。

孙登说孙和非常优秀,非常适合皇太子之位。

后来,孙登于同年五月去世。

孙登死后,太子之位就悬空了。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孙权的几个儿子。

孙权的前两个儿子,孙登和孙虑已经去世了。第三子孙和成为了孙权这时最年长的儿子。

孙和就理应成为吴国太子之位的继承者。

孙和幼年时因天资聪慧和母亲王夫人的缘故非常受孙权喜爱。

王夫人是孙权的一个宠妃,并在黄武三年(224年)生下了孙权的第三子孙和。

当时王夫人是除步夫人(步练师)以外孙权最受宠的妃嫔。

因为当时吴国的皇后之位还是一片空白。此前最有可能当皇后的步练师也于3年前过世了,所以王夫人就被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吴国名义上的皇后。

而且步练师一生无子,只有两个女儿,全公主和朱公主。其中大女儿全公主与王夫人的关系非常恶劣。

孙和也因母亲的关系,格外受孙权大帝的喜爱。

而孙霸也就没这么幸运了。

孙霸的母亲是谢氏,也就是说孙和和孙霸是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弟俩。

而且孙和与孙霸还有嫡庶之分。孙和是嫡子而孙霸是庶子。

什么叫作嫡庶之分呢?

就以孙和与孙霸为例子。

孙和的母亲王夫人是孙权的正妻。王夫人所生的孙和自然就成为了嫡子。

而孙霸的母亲谢氏的地位就不如王夫人。

那么谢氏所生的孙霸自然就是庶子。

在嫡庶制度的大背景下,在242年正月。十九岁的孙和被孙权立为皇太子。

这时百官同时联名上奏要求立皇后,以及立四子孙霸为王。

而孙权则以天下尚未安定,不宜尊宠妃妾和皇子为由拒绝了。

其实早在229年的时候,吴国丞相顾雍等人就向孙权提议升孙虑(孙登的弟弟)为王爵。不过被孙权驳回了。

后来在242年八月。当时吴国的一些官僚们再次提出了相关的要求。最终孙权同意立四子孙霸为鲁王。

刚刚封完皇太子和鲁王的孙权。开始还对孙和和孙霸一样宠爱。仍然把两个人一同放在宫殿里居住。并没有正式区分等级。

这时,顾谭,太子老师吾粲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对孙权上奏。表示反对意见。

他俩认为太子和鲁王应该有嫡庶之分,礼制应该有所区别。

而且上奏内容还包括要求鲁王孙霸应该去镇守一方。

于是,太子和鲁王自此分宫别僚,由此造成了不和的开端。

鲁王孙霸自然觉得自己是最大的受害者。

他认为自己地位下降是受太子孙和及其党羽所迫害。

于是,鲁王孙霸作出的行动是。在朝廷上招揽自己的势力。

他们的共同的目的是诋毁太子孙和及相关支持者,欲除之后快,取而代之。

孙和被立为太子之后。孙权本来打算立孙和的母亲王夫人为皇后。

但是前面讲过王夫人和全公主关系非常不好。而且,全公主多次使用手段来阻止孙权立王夫人为皇后。孙权也很无奈。

全公主经常在孙权面前谗言伤孙和的言论。

孙权听了不少。

后来,王夫人得知后,忧郁而死。

王夫人死后,孙和更加不受孙权宠信了。

孙和的太子地位陷入了被废的境地。

244年(赤乌七年)起,孙权也知道两位皇子的不和的风声。

于是,孙权令孙和,孙霸禁止和宾客来往。让他们俩认真学习。

孙权的这一措施虽然控制两位皇子再互相闹事。不过招致了羊衔等大臣的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