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曲伎师怜尚在,浣沙女伴忆同行。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尽延致。
一斛珠连万斛愁,关山漂泊腰支细。错怨狂风扬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鸟自啼,渫廊人去苔空绿。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新编曲目《圆圆曲》,便是以此诗为蓝本,以吴三桂、陈圆圆往事作为故事情节,改编而成的曲子。
当台上唱到“冲冠一怒为红颜”时,只见台下一游魂,蓬头垢面、邋里邋遢,突然间捶足顿胸、哇哇大哭。
这一幕,杜玄甚是意外。然而,在座诸游魂却无动于衷,任由那人大声哭泣。
“此人是谁?为何如此大哭?”杜玄忍不住问身边门客。
“哎...”那门客轻叹一口气道:“此人便是《圆圆曲》男主角,吴三桂。每当演奏这个曲目,吴三桂总会痛哭流涕,仿佛已经成为这出曲目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听那门客讲述,吴三桂死后没到头七,他没有进入灵域而是在现世做游魂的消息,便在天下游魂界传播开来。
当时的天下游魂,无论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游魂,对吴三桂那是恨之入骨。
毕竟自秦始皇修建长城,目的便是保中原平安,那是两千多年的守护,虽然历史上,屡屡有北方民族入主中原,但北方关卡保卫中原的使命,却犹如泰山,始终屹立。
而吴三桂所作所为,则是将延续百代的使命全然放弃,通敌卖国、助纣为虐。
于是,得知吴三桂做了游魂,天下游魂,特别是大明旧臣游魂,对吴三桂的追捕便开始了。
此后百年,吴三桂一再遭各方势力捕获。一个势力捕获、辱骂一顿放掉后,其他游魂接着捕获、辱骂。
直到后来宁古塔游魂将吴三桂囚禁山海关50年之后,吴三桂疯掉了。
纵然天下游魂对吴三桂的仇恨还未消除,但继续追捕一个疯子,天下游魂也做不到,从此,天下游魂对吴三桂的追捕、折磨宣告结束。
疯掉之后的吴三桂,便在中华大地流浪。
有时花数年之久,徒步从辽东游荡到云南,有时又花数年之久,从云南游荡到苏州太湖。
在江南时,吴三桂听到新编曲目《圆圆曲》,从此随剧团流转,每当演出《圆圆曲》时,吴三桂必定到场。
有人说,吴三桂情深。许多人、许多事都已选择忘记,唯独追寻着往日的记忆,唯独记得姑苏初见花底陈圆。
也有人说,吴三桂是悔恨放清军入关。《圆圆曲》演奏时,每当唱到冲冠之句,吴三桂无不失声痛哭。
岳飞有“怒发冲冠”之句,吴三桂也与“冲冠”绑到了一起,然而,一个是精忠报国的英雄,一个却是投敌卖国的奸贼,也许,吴三桂纠结于如此“耻辱”的身后名,这才每每悲从中来。
更有人说,不用可怜吴三桂。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只是吴三桂的借口,吴某人真实目的,乃是要封王封候,什么“英雄无奈是多情”,都是噱头,权力、地位才是真实目的。
明亡时投清,清削藩时又打着大明旗号反清,不少游魂认为吴三桂目的只有一个:保身保权保地位,哪顾及家国君恩。
向杜玄说罢,那门客长叹一声道:“贰臣,到哪儿都是矛盾体,很难得世人尊重。像吴三桂这样首鼠两端、投敌卖国的贰臣,无论在现世界,还是游魂界、灵域、长生界,更是没有立足之地。所以,不少汉奸佞臣在游魂界纷纷隐姓埋名、改头换面,以另外的身份示人。”
然后,那门客再看了一眼吴三桂,又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