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纵然不像李孟羲一样,接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虽不知重心为何物,但是平日使剑,也会有意识的把控重心,只是不如李孟羲一般,刻意去寻找。
今日李孟羲一番讲解,让刘备颇有些耳目一新别开生面之感。
刘备接剑,如同李孟羲一般,仅用一根手指,于重心处支撑。
看着长剑于指上停稳,刘备沉思良久,“便是此处,最易持握”刘备再问李孟羲。
“就是此处。”李孟羲很肯定的点了点头。
刘备自然很信任李孟羲,不疑有他,他手轻捧剑重心处,“剑有双刃,重心虽在此,却该如何持握”
“直接手握剑身便是。”李孟羲回复到。
刘备愣了下,低头看了一眼手中之剑,然后反应过来之后,呵呵发笑,“哈哈,孟羲说笑了。”
刘备以为李孟羲是故意幽默了一下。
其实不然,李孟羲是认真的说着的。
在文艺复兴前后,欧洲雇佣军中流行一种名为手半剑的超重型剑。手半剑剑型极为特殊,在剑体长度一半也就是重心的位置有一段剑柄,再加上和普通的剑柄,手半剑就有着两个剑柄。
手半剑为超巨型剑无比,普通的使用方法会很笨重,难以作战。当重心位置没有剑刃换成了剑柄,重心可被掌控之后,在欧洲战场,扛着手半剑的雇佣兵往往在敌人阵型出现缺口后冲进去一阵砍杀,混战的杀伤力可怕无比。
把剑翻来覆去的看,熟稔无比的雌雄双剑,如今再看,刘备竟觉得有些陌生了。虽然单凭手感,也知剑身前重还是后重,单毕竟没有亲自找出来重心确切位置在哪不是,自然也说不上对自己的兵器完全了解。
“……莫不是称杆吗”刘备突然一声惊异,抬头看向李孟羲。
“却是和称一个道理。”李孟羲笑着点头。
和关羽一样,刘备后知后觉的联想起李孟羲找重心的方法,原来就是秤杆,但是刘备和关羽两人对此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关羽不屑一顾,只当陪李孟羲玩闹一番,而李孟羲确实也是个小孩子;刘备对此,却十分郑重。
已经学会了如何找重心,并且简单无比,刘备自己亲自一试,找出了雌雄双剑另一把雄剑的重心。
雌剑重心在三分之二位置,雄剑接近中间。
若要解释,是因为剑柄,双剑长短不一,剑身宽窄也不一,但是剑柄是一样。剑柄加上剑鄂份量此较较重,剑柄占雌剑整体重量的份量占比多上一些,因此雌剑整体重心靠后;同样的剑柄加剑鄂,因为雄剑剑身更长更重,剑鄂占重量比较小,因此雄剑重心靠近中间。
铛。
刘备双手各持一剑,双剑成交叉状,双剑架在一起。
雌剑在下,架起雄剑重心,然后再换,雄剑在下,试架住雌剑重心处。
刘备眉头微皱,如是来回试了几次,然后他突然心有灵犀有所顿悟。
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