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火药是一切的基础
京城各种纷纷扰,但日子还是要一天一天的过。
虽然消息出来很久了,但是朝堂之上一直没有动静。天气越来越凉,整个京城的节奏反而慢了下来。
前段时间一直在忙着秋收,一直在忙着搞粮食,大家的精神头也都集中在这上面。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朝中忙碌的时候。虽然都已经习惯了,却依旧不敢怠慢。
不过今年的情况反而好了不少,虽然忙着累,效果却比往年强很多。毕竟今年土豆种植的面积不是很大,但是收成很好。
朱由校在皇宫里面溜达,他已经接到了下面的汇报,今天土豆收的很好,至少今年的冬粮没有问题。很多百姓即便是靠着吃土豆,冬天也能够吃个肚儿饱。
要知道,在现在的大明,冬天还是很难熬的。天气冷就不用说了,百姓没有什么事情做、没钱赚,想要吃饱饭都不容易。砍柴、打猎,也闲不下来,通常也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现在有了土豆,能让他们过一个好年。
看了一眼陈洪,朱由校说道:“毕懋康来了吗?”
“回皇爷,人已经在外面了。”陈洪连忙答应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那就让他进来吧。”
时间不长,毕懋康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对于朝廷中的人来说,毕懋康算得上是一个后起之秀,官职已经做到了工部侍郎,现在掌管着百工院。
很多人都曾经预言过,下一任的工部尚书,很可能就是毕懋康。
毕懋康精心打扮过,却还是风尘仆仆的样子。在百工院那个地方,每天忙来忙去的,也没个休息的时候。
此时的毕懋康看起来有一些狼狈,虽然已经强打精神,可看起来还是很疲倦的样子。
等到毕懋康行过礼之后,朱由校摆了摆手,笑着说道:“行了,不用费这个力气了。坐下说吧。”
一边的陈洪拿过来一个锦墩,直接放到毕懋康的身后。
等到毕懋康坐下之后,朱由校才继续说道:“要建新城的事情,你听说了吧?”
“回陛下,已经听说了。”毕懋康连忙答应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朕一直想和你谈一谈,关于砖和水泥的事情,进行得怎么样了?”
在建造新城的时候,朱由校想采用的就是砖和水泥。这个砖,是红砖,而不是大明使用的青砖。
青砖的质量更好,但是造价太高了,不符合朱由校的期待。
后世很多人都说过古代的房子好看、镶嵌式结构多么的高明。可那都是王公贵族家的房子,可以不计成本的去建造。在这个时代的百姓家是什么房子?
大多都是泥房子、茅草屋顶,他们连普通的瓦片都用不上,更别说什么琉璃金瓦了。
水泥的出现大大的降低了工程难度和工程成本,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建造的效率。
如果按照现在大明的工艺来建造,无论是石头,或者是木材,那都是很难搞的东西。不但采伐成本高,而且运输的成本一点都不合算。
新的建筑材料取代旧有的建筑材料,这是成本决定的,是大势所趋。
这一次朱由校搞这个新城,除了推行教育事业以外,就是为了赚一笔钱。而这笔钱,自然是越多越好。
降低了建筑成本,钱不就来了吗?
听到朱由校的问题,毕懋康连忙说道:“陛下,砖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之前也解决了耐火砖的事情。水泥的烧制也已经初步定下,只要投入钱,就可以量产了。”
听到毕懋康这话,朱由校满意地点了点头。
如此一来,自然最好。新城的建筑风格自然不会采用后世的写字楼或者是公共建筑那样的风格。
首先,不可能盖得太高,那需要钢筋混凝土。大明可没有那么多的钢筋,建筑高度不可能有那么高。
其次,必须是大明的宫殿建筑风格,平面肯定要严谨对称,主次分明。主体建筑使用砖石和混凝土,其他的次建筑体还是用砖墙木梁架结构,只不过木材用料会少很多。至于如何建造,朱由校相信大明的工匠比他有发言权。
从古至今,天朝的工匠们就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使得飞檐、斗拱、藻井和雕梁画栋等形成大明特有的建筑风格。
朱由校点点头说道:“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和工部来吧。尽快拿出一个方案出来,做一个预算。最好做一个新城的规划,朕要好好看看。”
听了朱由校的话,毕懋康连忙点头说道:“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