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无语了,但没办法,再说以前老子的经文,也还有些用处。只好舍了一截菩提枝,换了一篇《阿弥陀经》,权当做花钱免灾,跑到了西牛贺洲东南端,犹豫了一下,没有渡海到南瞻部洲,而是在临海附近山上暂居一段时间。而准提用这截菩提枝,炼成了护身法宝---七宝妙树。
---------------------------
一些地仙界大事纪
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地仙界发生的一些大事:
一、接引、准提发大愿,立佛教成圣。
二、女娲的一个化身,投胎到风族女首领华胥氏腹中,和伏羲一起出生。
三、此时风族实行走婚制,男女分族,女性为主。长大后,因族群扩大,原族群由哥哥姐姐继承,女娲领一支女性为主部落,伏羲领一支男性为主部落,从陕西蓝田出发,向东迁徙,到达河北白洋淀附近繁衍生息。
四、山西北部、白洋淀、渤海北部一线,遭到陨冰袭击,三天三夜,并导致洪水爆发。女娲、伏羲,各自拼命带领青壮南逃。沿途又遭到猛兽、当地土人袭击,损失惨重。南下途中,过新乐,渡滹沱河、冶河、洨河、槐河,文明由先进、强大,落为落后、弱小。在河北涉县,背靠太行山,获得喘息之机。两支部落实在无法单独生存下去,决定取消走婚。女娲、伏羲祷告天地后,两部落合并,实行定居婚。女娲、伏羲,由于在逃亡中互相都救过命,互有好感。在母部落时,青年们听说亲兄妹结婚不好,但母部落没有明令禁止过,大家都不明白到底为什么不好。于是两人走到了一起,还有几对兄妹也是患难后走到了一起。谁知头胎弱智,第二胎好点,但也不如正常人,其他兄妹婚的孩子们也是大同小异。于是,伏羲明颁法令,禁止近亲结婚。经过休养生息,凭借原有较高的部族智慧素质,逐渐强盛,征服四方。伏羲与女娲沿旧路,再临北方白洋淀,望着茫茫水面,回首往事,不胜唏嘘。
---------------------------
总之,人类前后事情,就如本回书开头所述:
构木为巢避群险,钻木取火驱兽寒。(有巢氏前4664年,燧人氏前4464年)
造字渔猎异婚颁,熔土成器瓦碗现。(伏羲氏前4354,女娲氏前4239)
挖渠畎田蓑衣编,尝草医疾五谷繁。(炎帝朱襄氏前4239,炎帝神农氏前4109)
养蚕缫衣华夏建,禁巫劝农九州岛安。(黄帝前2697,颛顼前2322)
立时树信四海晏,订历禅让美名传。(帝喾前2245,帝尧前2168)
使人专司赏罚勘,八荒疏导洪水敛。(帝舜前2095,帝禹前2025)
五氏三皇五帝焉,造化人间称圣贤。
---------------------------
女娲氏是燧人氏与华胥氏之女、伏羲氏的妹妹兼妻子,炎帝神农氏的外祖母。在伏羲氏之后自立为帝,与炎帝朱襄氏共治天下(前4239)。炎帝朱襄氏受伏羲氏禅位而有天下。女娲氏的外孙,神农氏打败朱襄氏而称炎帝神农氏(前4109)。人类早期是游牧、农耕混合型部落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专业化的要求,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游牧、农耕分开了。
(氏,有可能很多代、很多人,例第一代,以及母系社会的女性后代、父系社会的男性后代。最出名的,可能是某氏第一代。女娲氏、朱襄氏、神农氏都有很多代。例,有人说,“圭嬜,女,风姓,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第二十九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十四任帝”。
炎,可以看做部落联盟名(朝代雏形)。有很多代的朱襄氏、神农氏担任过炎帝,即有很多代炎帝。
)
轩辕氏被分配组建了游牧部落,神农氏被分配组建了农耕部落。轩辕氏与同父异母弟神农氏打败蚩尤(此处神农氏不是第一代女娲氏的外孙,而是外孙的很多代后裔。此处轩辕氏可能是第一代轩辕氏),后打败神农氏而称黄帝,史称轩辕黄帝(前2697)。由于游牧部落的生活比较清苦、生产力相对低下,他入主中原农耕社会后,不想回去北方游牧部落了,让其某子继承了北边游牧部落。此为中国第一次游牧部落入侵中原。
(点评:本小说将华胥氏设为人类,目的是将神话女娲造人,以及人类史的伏羲人文先始、三皇之一结合起来。上面有些是本人胡扯,看看就好,不是历史。
注意,西游记原文也有接引: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
有一人撑一只船来,叫道:“上渡!上渡!”长老大喜道:“徒弟,休得乱顽。那里有只渡船儿来了。”他三个跳起来站定,同眼观看,那船儿来得至近,原来是一只无底的船儿。行者火眼金睛,早已认得是接引佛祖,又称为南无宝幢光王佛。
)
---------------------------
天道标记--辨识三尸与本尊
夏朝初,天道鸿钧发布天条:凡所斩三尸,均由天道落下标记,用以辨识三尸与本尊,以防扰乱三界。三尸眉心均有一红边心形,只内部颜色有异,善身白,恶身黑,自我红。本尊无标记。
降旨原因:因三尸与本尊相貌相同,仅是恶身恶形、善身善目、自我随心、本尊不形于色。据说,有一次,甲大神的恶身作弄乙大神,偏偏甲大神的善身被乙大神误抓处罚,甲善身找本尊,本尊无解,善身一怒对天祷告求道祖慈悲,惊动鸿钧,方才出现此道旨意。
(化身独立于本尊,分身依附于本尊。本尊亡,化身受伤但可活,分身瞬死。)
---------------------------
(注:关于人类的起源,从东非大峡谷联想开来---各地大峡谷
峡谷,有河,供应水源、鱼等食物;通道,连接淡水、海水,满足生物进化;连续高度差,提供山洞、不同温度的合适栖息环境;水退陆出,可逼迫水生动物、两栖动物,向陆生动物加速进化。所以,条件合适的大峡谷,可能有很多生物甚至人类进化遗迹。比如
世界十大峡谷:
第一:西藏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记录:获得中国世界纪录协会的世界最深大峡谷、世界最长大峡谷两项世界纪录的认证。
雅鲁藏布大峡谷北起米林县大渡卡村,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雅鲁藏布大峡谷长504.6千米,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
生物:大峡谷地区是西藏自治区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植物,维管束植物约3500余种。动物,大峡谷地区茂密的森林及高山灌丛草甸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动物,其中不少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如皮毛动物:水獭、石貂、云豹、雪豹、青舢、白鼬、豹猫和小熊猫;药用动物:马麝、黑熊、穿山甲、鼯鼠、蛇晰、银环蛇、眼镜王蛇;医用动物:猕猴;观赏动物:长尾叶猴、棕颈犀鸟、红胸角雉、红腹角雉、排陶鹦鹉、大绯胸鹦鹉、蓝喉太阳鸟、火尾太阳鸟、红嘴相思鸟、白腹锦鸡、藏马鸣、黑颈鹤、蟒蛇和羚羊等。由于遭到长期大量捕杀,许多已濒于灭绝。
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被称为“河流之珠穆朗玛峰”,从最高高原到海洋,即青藏高原到印度洋的孟加拉湾,流经地区为中国、孟加拉国、印度,全长2840公里。。
人类遗迹:雅鲁藏布江孕育出的远古文化源远流长,其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以林芝、墨脱为代表。在林芝县和墨脱县曾采集到石器、陶片、斧、锛、凿等类遗物。
第二:澳大利亚capertee峡谷
第三:尼泊尔的卡利甘达基峡谷
第四:美国大峡谷
第五:纳米比亚的鱼河峡谷
第六: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
第七:东非大峡谷(东非大裂谷)
南北向,总长6400千米。该谷宽几十至二百公里、深达1000~2000米。主要断裂运动发生在中新世,北段形成红海,使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大陆分离。这条大裂谷带是一座天然储水库,集中了非洲大部分湖泊,总共有30多个。
里面有高山平原:东非大裂谷并不是人们想象的万丈深渊,它的确是一个裂谷,但因为它很宽,最宽的地方达200多公里;因为它很广,所以即使在大裂谷里行走,也没有感觉是走在裂谷或峡谷之中。它的中间不仅有高山,也有平原。
人类遗迹:1974年,在东非大裂谷所在的埃塞俄比亚,发现了一具保存40%遗骸的“露西少女”猿人骨架,距今超300万年;加上非洲出土的大量早期人化石,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演化体系。
第八:秘鲁的科塔华西峡谷。
第九:墨西哥的铜峡谷
第十:南非的布莱德河峡谷
中国十大峡谷
1雅鲁藏布大峡谷
2金沙江虎跳峡
3长江三峡
长江的支流清江:清江流域的长阳地区就发现了距今近20万年的早期智人——“长阳人”化石。长阳地区的伴峡小洞发现了距今13万年左右的旧石器及人类用火遗迹,鲢鱼山发现了距今12万至9万年的人类用火遗迹,而伴峡榨洞则发现了距今2.7万年的旧石器和人类用火灰烬层。2005年,清江的支流野三河峡谷,具体在湖北恩施自治州建始县高坪镇麻札坪村“巨猿洞”,发现距今200万至250万年“建始人”化石,比目前非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还早几十万年。
4怒江大峡
5澜沧江梅里大峡谷
大峡谷:长150公里,是云南省高差最大的地方,峡谷最大高差4734米。汹涌澎湃的水流和郁郁葱葱的茂密森林是本段澜沧江大峡谷的特色,而被藏族同胞视为神山的梅里雪山在一旁的衬托更是增加了大峡谷的神秘感。
澜沧江:从最高高原到海洋,即青藏高原到中国的南海,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东北部,流经西藏、云南两省区,出中国国境后被称为湄公河,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6]于越南胡志明市注入南海,是东南亚最大的国际河流。干流全长4880km,
人类遗迹:西双版纳澜沧江沿岸旧石器遗址群。
6太鲁阁大峡谷
7黄河晋陕大峡谷
8大渡河金口大峡谷
9太行山大峡谷
10天山库车大峡谷
其实,人类起源,远远没有盖棺定论,等待世界各地更多发掘。或者被开山挖矿、建筑业所破坏,无法重现。中国基建狂魔,尤其是私企开发土地、房地产业、挖矿,发现远古遗迹,有时可能当做没看到,否则若变成个国有历史博物馆,岂不是赔钱当然,有的抢救性挖掘。
}
(修改日志:
1、2021-01-30。增加“夏朝初,天道鸿钧发布天条:凡所斩三尸,均由天道落下标记…”。
2、2021-03-26。增加“人类早期是游牧、农耕混合型部落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专业化的要求,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游牧、农耕分开了。轩辕氏被分配组建了游牧部落,神农氏被分配组建了农耕部落。由于游牧部落的生活比较清苦、生产力相对低下,他入主中原农耕社会后,不想回去北方游牧部落了,让其某子继承了北边游牧部落。此为中国第一次游牧部落入侵中原。”
3、2021-05-22。增加“氏,有可能很多代、很多人,例第一代,以及母系社会的女性后代、父系社会的男性后代。最出名的,可能是某氏第一代。女娲氏、朱襄氏、神农氏都有很多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