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超僧鉴
宋大慧宗杲
桶底脱时大地阔,命根断处碧潭清。
好将一点红炉雪,散作人间照夜灯
(命根:佛教指寿命。此处后人也比做过于执着某件事情。
第一层意思,桶底脱落后,看到了底部大地的辽阔,失去了生命,却看到了人间的清亮。如同一点雪花,在这投降派占据上风的南宋火炉上,溅起一个火苗,照亮人间。生命短暂,但给人温暖。延伸为精忠报国、舍生取义、虽九死而不悔。
第二层意思,不要对某些事情耿耿于怀,特别是不值当的事情,看透佛教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若苦求不得,试着抬眼看看远方,天地辽阔,刹那开悟,做更有意义的事。
)
------------------------------------
天庭降旨--宗杲受命
唐鉴真(688-763),六次东渡日本,第五次失明,第六次754年底终抵日本(66岁),75岁逝世。
宗杲,禅师(1089-1163),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市)人。号大慧,因曾归居妙喜庵,故又称妙喜,南宋高僧。(宋钦宗、孝宗分别封其为“佛日大师”和“大慧禅师”,圆寂后,孝宗再赐谥“普觉”。)
宗杲父母,奚干山、范颖。
范仲淹小女儿范颖,亦即观世音善身谢观音的孙女,与后唐墨务官、“天下第一品”徽墨李廷珪,其重孙奚千山,指腹为婚(详见上卷第十七回观音化育范仲淹龟灵圣母姚玉珠。李廷珪是赐姓李,后代有一支安排继承奚姓香火)。
十八岁(1064年)奚干山、范颖成婚,1089年生三子奚万竹。
------------------------------------
宗杲前半生简介。
奚万竹(后改名释宗杲,字昙晦。)出生后“家道日微”,但尚算小康。(释姓,凡是佛家出家人都改姓释。晋时道安法师云:“佛以释迦为氏,今为佛子者,宜从佛之氏,即姓释。”提倡佛子应以世尊的姓为姓,故皈依佛教之出家弟子称为释子,取释迦佛(释迦族出身之佛)之法孙之意;又各舍其俗姓,故称释氏,意即以释迦为氏。从此凡是佛家出家人都姓释。)
自幼聪敏好学,12岁就送入乡校学习儒家及诸子百家学说,家庭对他寄于厚望,希望能继承家风,步入仕途。
北宋时社会上学佛之风十分浓厚,宗杲的母亲就是一个十分虔诚的佛教信徒。受家庭和社会的习染,宗杲从小就表现出对佛教的特殊爱好和兴趣。距乡校不远有一座颇有影响的寺院惠云禅院,香火鼎盛,宗杲时常去院中聆听慧齐法师讲经说法。一日,宗杲在校与同学抛砚嬉闹,奚书竹扔过去砚台,同学没接住,结果落下来,把先生的脚砸中了,先生走不动道。(点评:文献是玩砚台误伤,此处具体化,虚构。不管是谁,玩闹应有度,考虑别误伤。),
先生坐在讲桌上,一边啊啊的揉着脚,一边说:“勿以恶小而为之,我必须给你们大家一个教训,防止以后走了邪路。奚书竹,你被开除了,去别家高就吧。”将他赶出了学堂。于是,他就干脆放弃继承家业和仕途之道来到禅院拜慧齐为师,专心向佛,17岁那年断然遁入空门。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徽宗得闻宗杲之声望,赐号“佛日”以示嘉奖。后因金兵进犯开封,宗杲禅师辗转漂游,最终在临安径山寺开办道场,“四方纳子,靡然纷集,至一千七百”。
宗杲禅师,与礼部侍郎兼权刑部侍郎张九成非常友善,结为方外之宾,不肯阿谀逢迎右丞相秦桧。张九成因不肯轻易附和金人“和议”之事,招致秦桧忌恨。绍兴十一年(1141年)五月间,张九成到径山拜访并问道于宋杲禅师,在他们谈论时事政局时,宗杲作诗曰:“神臂弓一发,透过于重甲,衲僧门下看,当甚臭皮袜!”其意是说宋将韩世忠广造“克敌弓”以备破金之事。秦桧听说后,认为这是在影射他投降和议,于是罗列张九成,宗杲两人“谤讪朝政”的罪名,加以迫害。
宗杲被毁谍剥衣,除去僧籍,发配到衡州(今湖南省衡阳),长达10年之久。后来再次流徙到梅州(今广东省)4年。梅州是边沿荒地,多瘴雾毒病,生活异常的艰难,而且要自己料理生活,自备生活所需,处境十分的困苦。宗杲禅师虽身处逆境,遭受不白之冤,但丝毫也没有改变他的信仰和爱国忧民之心,虽死不悔。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冬天,“蒙恩北还”。
回径山(位于杭州城西北50公里处)。夜晚遍体白色毫光。
-------------------------------------
孙小圣从东方花果山西来,找到宋高宗赵构,扔给他天庭法旨(1155年冬),令找几人西游灵山。
赵构打不开圣旨,此时天庭圣旨飞到空中,自动展开,释放万道光芒,宏大声音传出:“……”
赵构令人找来刚回杭州径山的宗杲禅师,好言抚慰,并设坛亲请讲法,以国礼昭告四方,郑重请其西游取经。
并且朝廷上下拟了一道密旨,让宗皋下面辅助以下几个事情:
“
一、联合吐蕃、蒙古,抗击金国,缓解政治军事压力。
二、海上丝绸之路,了解沿途国家需求,更多增加赋税,缓解南宋压力。
三、西方人物地利人文,精兵强将之法。
四、西方皇权更替较和平的方法。
五、西方各教和平相处的方法。
”
至于西夏,宋朝君臣上下,都认为是叛国之将,一直不屑联军。
------------------------------------
径山方丈室。
宗杲,徒弟释道颜,皇宫两个跟差,四个人对话。
宗杲时年66岁,释道颜(1094年生)时年61岁。
释道颜:“师傅,还是我替您去吧,您这么大岁数了,一路上颠簸无数。”
宗杲:“你不比我年轻几岁,我还不老。鉴真大师第六次东渡日本的时候,也是66岁。
人生不虚度,少活十年也值。就算死在路上,也死得其所。”
释道颜:“师傅,鉴真大师活了75岁,少活10年65岁。师傅,海上风高浪急,还是我去吧。”
宗杲:“乌鸦嘴。虽然荣登极乐也是幸事,但金国还未灭,我还有心愿未了,我还想多活几年。”
皇宫的两个陪同西游的跟差,其中一个说道:“鉴真菩萨六次东渡,意外连连,途中妖魔横行。两位大师,好的不灵坏的灵,眼看咱们不日出发,求求你们了,说点好听的吧。我们两个先出去了,你们商量好了叫我们。”
说着,两个跟班出去了。
宗杲:“就这样说定了,我去。”一着急起身,发现释道颜在注视他后面,他一回头,发现自己还坐在地上。他惊异的上下打量立着的自己,
释道颜:“恭喜师傅得法身,看来过个几年,师傅就功行圆满。”
宗皋:“法身轻便,我能快些来去,还是我去吧。”
释道颜:“那恭祝师傅一路顺风。路上注意安全,法身受损,本尊也受影响。”
宗皋:“好了,我有法身的事情保密。我通知大家闭长关。你平时注意,没有要事,不要让别人打扰到我本尊,毕竟余念不足、反应迟钝。”
------------------------------------
经四川西藏遇秦桧转世
牛皋死后,变回黑虎,经上界告知赵公明已转世赵雄,它跑到了四川赵雄住处附近修炼,顺便保护他。
金占北方,只能逆长江而上,走四川、西藏、西域这条路。这一天,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公元1155年冬),宋朝宗皋,从临安出发,准备西方求法。宗杲、孙小圣、两个皇差,四人从临安(杭州)坐船,顺京杭大运河,北上经嘉兴、苏州、无锡、常州、镇江,进入长江,再向西逆长江而上,经建康(南京)、芜湖、安庆、江州(九江)、鄂州(武汉)、岳州(岳阳)、夔州(奉节)、涪州(涪陵)、恭州(重庆)、泸州,在泸州向北转入沱江,经内江城到达文江渡。此即赵雄的家。全长蜿蜒约5000里,加上险滩等,总共用了约两个多月,此时已是二月初。若再逆沱江北上,则可到达资州(资中)、成都。
在文江渡下了船,宗杲图便宜,买了一匹劣马,为西游做准备,两个皇差步行。还有五里,孙小圣提前飞去赵雄家打招呼,今晚打算宿在他家。另外,朱小戒法术传音,说他从高老庄迎了半路,在赵雄家等着。劣马,其实是秦桧转生的,不知怎的,觉醒了前世记忆。心想这世怎么变成了马,难道是因为自己前世生肖属马不过却没有法力,不幸被猎人抓住了,被宗皋买了去。劣马看着孙小圣飞走了,突然冲向旁边的稀树林,边跑边上蹿下跳,宗皋忙死命抱住马脖子。马跑了一里,终于把宗杲摔了下来。正打算一马蹄他上去,把他踩死,被旁边树上休息的黑虎扑了下来,骑在马上,把宗皋救了。黑虎一顿暴扁,劣马大喊求饶,黑虎一审问,原来是秦桧转世。新仇旧恨不禁来,血盆大口不足道其大,吞进嘴里,嘎吱嘎吱嚼嚼咽了。
------------------------------------
孙小圣去了赵雄家,孙悟空、朱小戒此时在赵雄家做客。
孙悟空、云霄论道
大厅里,孙悟空正在和云霄论道,赵雄、朱小戒旁听。云霄虽然被鸿钧老祖封印了修为,但准圣高阶的见识还在。而孙悟空,自从在菩提师傅那学了十年,艺成被赶后,就一直是自己修行,虽然本事长了不少,但算半个野路子。但三霄虽然是通天老祖的外门弟子,但也有千年听讲。虽然不如内门几大弟子万年听讲,但云霄聪明绝顶,举一反三,并不逊色多少,甚至道法仅在内门大师兄多宝道人之下。而且在师从通天教主之前,跟着姚甲(赵公明前世,帝俊大儿子)巡天或玩耍时,也曾听帝俊、羲和讲了多年真言经文。
孙小圣说宗皋就快到了,孙悟空说知道了,摆摆手:“一边玩去,我正和你云霄师伯论道,忙着呢!”
------------------------------------
孙小圣、赵雄、朱小戒迎宗皋
孙小圣哼哼了几声,表达了心里的一点不忿,转身往外走。
赵雄听孙悟空和云霄论道,早不耐烦了。因为啥听不懂啊!要是前世赵公明,那还能掺和,现在,半句不懂。眼看孙小圣要走,他连忙跟上,口中说道:“我作为主人,也应该去迎一迎。再说,虞大人已经通知我了,让我也跟着西游。我寻思着,打妖怪没本事,身体也算高大,学沙僧挑个担也还是可以的。”
朱小戒也是坐不住,他倒是能听懂半句,但是是十句里面能懂半句,把他郁闷的不行。首先,问也不敢问,孙悟空、云霄都大他一辈,况且比他老爹还厉害的多。再说,在家他也是不爱学道。老爹以前也不太催他学道,因为老爹也是个惫懒货色。老妈倒是催他学,但逼的急了,他就在地上撒泼打滚,找外公外婆当挡箭牌。最近几年,因为要再次宋西游,鸿钧老祖钦点的,风险大、收获更大,朱八戒、高翠兰找关系走后门,把二世祖朱小戒也塞进了取经队伍。但俗话说,“想吃硬骨头,得有好牙口”。骨头香,本事不济,硌掉了牙不说,有可能连命也丢了。所以这几年,老爹老妈外公外婆狠下心,催他学道,他才认真学了学。也就最近一两个月,朱小戒借口去迎接宋朝高僧,长辈们知道他想偷懒,但这几年比以前大有长进,也就把他放了放风。朱小戒见赵雄跑了,也跟了上去:“走走!同去同去!”
------------------------------------
谁当坐骑
黑虎正嚼着秦桧马,孙小圣这时带赵雄、朱小戒,赶了过来。宗皋说马被牛皋吃了,赵雄建议黑虎变成一匹马,让宗皋骑。
黑虎一下子骑到赵雄脖子上:“以前老是你骑我,现在你没了法力,我也骑几天你回回本。
赵雄:“。”
一人一虎扭打起来。
孙小圣、朱小戒想拉开两人虎,但看到他们身上的马血、尘土纵横交错,污浊不堪,感觉有些恶心,谁也不想上前。
孙小圣想了想,对赵雄家传音:“父亲!父亲!父亲!”
孙悟空从空中冒出头:“干嘛”
宗皋:“我坐骑让黑虎吃了,赵公明和黑虎厮打起来,在争论谁当坐骑。”
黑虎说:“我需要二百年的功力才能飞升,而西天路上,有很多能飞升却不飞升的大妖,不知道几百几千年的道行了。打不过打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