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章
太子太傅就是一个有荣誉,但是没有实权的超高格官职,超一品官职。
唐大儒对于官职倒没有什么要求,但是见皇帝不跪,绝对是一件不错好事。
毕竟他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现在被束缚在朝堂中,还要见皇上跪一跪,唐大儒肯定会落跑!
而且唐大儒无意参与朝政中的所有决策,也无意成为别人手中的枪,去和司徒皇帝进行“斗争”。
非常期待在朝堂当中看到唐大儒,希望唐大儒带领文官干翻武官们。
清早,文官们精神焕发,准备大干一场。
但是早朝并没有看到唐大儒的身影,对此,满朝文官都觉得非常的丧气。
司徒皇帝内心呵呵一笑,心想还不知道你们这些文官了,唐大儒要在早朝,说话指不定不是朕都要管用。
司徒皇帝回想和唐大儒讨论职责时的画面。
本来司徒皇帝还想着如何减弱唐大儒的影响,又让他能够干活,想了很多的方法。
想都没有想到,人家唐大儒自己直接提出来了这个要求,不参加早朝!原因起不来。
“可以可以哦~朕也觉得得好好养生,唐太傅不用着急,反正朕也没有太子。”
司徒皇帝笑咪咪的说话,心里开心的不得了呢。
“嗯,那以后我就在翰林院里工作了,主要任务是一月之后的会试对吗?陛下有具体的要求吗?”
唐大儒已经进入工作状态,拿出来记载的本本,询问司徒皇帝对于会试要求的人才有哪方面的要求。
“朕没有任何要求,唐太傅随意的做就可以,只要你在朝堂,已经给满朝文武很大的信心了。”
司徒皇帝温和的说道,看唐大儒的眼神都充满了肉麻。
唐大儒对于司徒皇帝突如其来的神经病,已经习以为常,面不改色的端起眼前的茶杯。
又是挚友,又是工作伙伴,两人坐在御花园的亭楼间,喝着茶说着话,享受安静的时光。
↑↑↑
‘苟’住,成了唐大儒的工作的原则。
心态转变,成为打工者的唐大儒,就觉得带薪拉屎,工作时间摸鱼才是打工者的愉悦时间。
翰林院,也已经接到了圣旨,唐大儒成为翰林院的领头人。
翰林院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
翰林院学士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
‘不入翰林,不进内阁’在读书人中甚至朝堂当中公认的事情。
翰林院也是最清贫的部门之一,也许很多人在此一生不得志,但是也有很多在此之后,一飞冲天。
也许在翰林院待过的人不可能成为内阁阁老,但是能当内阁阁老的官员,肯定在翰林院镀金。
翰林是文人心目中的圣地,能进入翰林院的进士,无一例外都是很聪明的天之骄子。
翰林院清贫,工作却非常的清闲,除了日常的公文,就是记录古文书籍。
并没有很多读书人想象中当官,进入官场之后,为国为民谋利的情景。而是日复一日的清闲的工作,对很多人的心气有一定的打击。
毕竟很多不如他们的人都已经在各方各地,最低的也是知县大人,一城百姓的父母官,掌握一城老百姓的生死大事。
甚至有一些进士进入各部历练,干了不少的实事,官位也实现了三年两连跳。
翰林院内部也内卷严重,进入翰林院的新官员不服气。“我是状元,榜眼,探花……”
“你看看这里哪一个官员不是状元,榜眼,探花?”
“老老实实的干事儿吧,这里状元不值钱!”
老翰林用死鱼眼盯着新翰林,拍拍对方的肩膀,让他们认命,好好的干,越不服气,干的时间越久。
官场需要圆润的,还有很多棱角的,新人需要磨去棱角,才能在官场中混得更远。
很多事情也可以看成是朝廷对于这些天之骄子的磨练。
宛如一潭死水的翰林院,接到圣旨之后,翰林院的众人都觉得很
惊喜。天大的红包砸到了头上,唐大儒来了翰林院,开心~
↑↑↑
工作日,唐大儒洗漱之后,穿上一身紫色官袍。
然后不紧不慢的吃早饭,丝毫不着急,似乎心中有数。
而跟着唐大儒一起吃饭的唐钱氏和唐明珠都急死了。
果然急性子的人,就不能跟这个慢性的人一起吃饭。
在唐钱氏看来,老爷第一次去翰林院上班,那可是翰林院呀,多么清贵的地方。
老爷一定要拿出来最好的状态,早点儿的过去,怎么能这么不紧不慢的吃饭呢?
做事干净利落的唐钱氏,就觉得自己心里急死了,恨不得给唐大儒喂饭,让他赶紧吃,赶紧走!
“老爷,您这天都已经大亮了,您还不走吗?”
“老爷会不会迟到了?”
“老爷……”
唐钱氏就像是一个老嬷嬷,嘴里念念叨叨的在房间里渡来渡去,整个唐府都动了起来,似乎都在期待这唐大儒第一天上班。
唐明珠也急得不停的跺脚脚,但是她可不能说话呀,心里却想着明天可不能吃这一些拖拖拉拉的食物了。
“夫人,不用着急。咱们家离翰林院很近,放心,迟到不了的。”
唐大儒终于慢条斯理的吃晚饭了,还安慰自己夫人和女儿。
“还有老爷呀,你还是赶紧走吧,第一天去翰林,咱可别迟到了。”
唐钱氏连拉带拽终于将唐大儒送上马车,转头就对驾车的唐家少主唐修俊说道。
“还不拉着你小爷爷赶紧走!可千万别迟到了。”
“放心吧,绝对不让小爷爷第1天落面子。”唐家少主唐修俊高声一喊,一鞭子抽下去,马车快速前进着。
马车里的唐大儒很无聊,对于自己夫人这么着急,送自己去上班,有一些不理解,至于这么激动吗?
就连唐家少主唐修俊得给自己驾马车,也要去翰林院瞅一瞅。
给人的感觉,就是翰林院就像是这个时代最有名的‘偶像’的舞台,名人的聚集地。
翰林院,众人整理好衣冠,等
着拜见唐大儒。毕竟唐大儒既是文人的偶像,又是翰林院的一把手了。
不管是对上司还是对偶像,翰林院的官员们都得认真的对待。
约20余人的翰林院官员们,每一个都是三年会试中的天才,清贵文人中的清贵。
虽然唐大儒某些方面有一些太过任性,但是世间读书人都不能不承认对方的有才。
哒哒哒,马蹄的声音响起,一辆马车停在了翰林院门口。
唐大儒下了马车,就看到翰林院门口的众人。
“拜见太傅大人!”翰林院众官员异口同声问候,拱手行礼。
“诸位同僚日安,以后都是同僚,不用客气。”
唐大儒一身紫袍官服,气质儒雅,面容坚韧,压得住这一身紫袍,说话间照顾众人,一同回屋。
回到屋里,众人不知道该如何做事儿,毕竟上面的领导都已经换人当了。
“原来怎么办就怎么办,不用在意我!”唐大儒温和的说道,听说最好当我不存在。
翰林院最高的长官是翰林学士为三品官员,太子太傅为超一品官员。
于是唐大儒独自一人占领了最好的正屋,一杯茶,一沓报纸,一坐就是一整天呀。
这种感觉实在是挺美好,除了不好意思到处走走逛逛,其实这种小日子也不错。
要不是一出门就容易碰到别人,而别人一看到他就无法工作。
唐大儒真的就走一走动一动了,毕竟久坐对身体不好呀。
翰林院众人自持身份,不敢轻易打扰唐大儒,因为他们觉得不能有损自己的名声,太过攀附,容易被人小瞧,成为攀龙附凤之人。
但是唐大儒在屋子里一坐一整天就是不出门啊,这可是如何是好?
一天两天三天,很多读书人急得嘴上都冒火了。
唐大儒看的是什么书?看的什么报纸或者是官报,都已经卖疯了。
作为本次会试的主考官,唐大儒的一举一动都被受人瞩目。
但是他这种不紧不慢的作风,至今没有找人出题,没有看什么书籍,却让很多学子们都
心里没有了底气。
因为摸不透,摸不准,这让很多学子,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心里永远是在焦急的状态中。
也有很多的学子们将唐大儒的所作所为,还有近期的诗词,背了一遍又一遍,似乎就能安慰了自己的内心。
↑↑↑
唐大儒这不紧不慢的工作态度,可真是急,坏了不少的人呢。
就连司徒皇帝都在纳闷,唐大儒这是想不想做主考官呀?还是说这是无声的抗议。
其实唐大儒就是觉得太早决定考题容易出现事故,什么偷到题目事件,或者是找人一起出题了,对方回家喝大了秃噜了嘴,为了避免这些事故,唐大儒决定最后一周,再决定题目。
甚至唐大儒都在想到到时发空白答题卡,直接宣读考试题目,也可能是一种好的方法呢。
众人都在憋着,就想看看唐大儒到底想干什么?
时间一天天过去,唐大儒依旧没有做什么事情。
急的很多人抓心挠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