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四章无心无意之举(1 / 2)

玛瑙入釉对瓷器釉层的性质和呈色,不会造成多大影响?

真品汝瓷的釉色、釉面好坏,并不取决于是否在釉中加入玛瑙?

玛瑙入釉,只是材料的堆砌,只是体现皇家的奢靡?

陈文哲肯定是不认同这些观点的,因为事实明显不是这样!

第一,玛瑙入釉既无前例,也无来者,北宋官窑没有,南宋官窑也没有,明清官窑更没有。

宋徽宗既能建“花石冈”,何不全国各地调运宝石作原料,生产“北宋官窑”制品?

事实上汝窑用玛瑙,并非皇帝所爱而用,这是当地窑工的发明创造;

第二,明清皇帝珍爱汝瓷,多次仿烧,难道不会用宝石作釉料?

实际上明仿、清仿汝瓷,都达不到宋代汝瓷的效果;

康熙时仿汝烧制的“天青釉”瓷器,相当名贵,但它不是用铁还原烧制而成,而是用钴为着色剂烧出的釉色,效果与难度都不能和宋代汝窑瓷器媲美。

第三,为何只有玛瑙入釉,而不是其他什么宝石?

石英质的宝石还有很多,如水晶、蛋白石、虎晶石等等;

全国有宝石的地方也很多,为何其他窑口都不用宝石作釉料,唯汝窑独用?

所有窑口都是就地取材烧瓷,这符合客观事实。

汝窑工匠“玛瑙入釉”是创新,把汝瓷天青色烧至极致,是汝窑工匠精益求精的追求。

南宋人叶寘《坦斋笔衡》“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

汝州地方很大,窑口很多,但只有宝丰清凉寺汝窑烧的最好。

汝窑的珍贵,就是在于它的造型和釉色,而这里面肯定有玛瑙入釉的原因。

汝窑瓷的光泽是非常含蓄、内敛的,如丝绸般柔和和玉石般温润,这符合中国人谦逊含蓄的传统观念。

可是要做到瓷器釉面光泽含蓄而不刺目是很难的,需要把釉加厚才能实现。

这就要在钙质釉料里,加入碱金属,才能够挂厚釉。

而早先的石灰釉,一挂厚就流淌,很难达到含蓄内敛的温润效果,这是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

所以,汝窑工匠大胆突破传统,发明了玛瑙入釉。

汝窑工匠第一次加入玛瑙这种物质,一定是无心无意之举。

就如同钧窑加入孔雀石,也是无心无意之举,结果烧成了铜红釉。

玛瑙呈蜡状光泽,具双折射性质,折射率高,必定对釉面的天青色、乳浊性、玉质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阳光下汝瓷釉面的变色效应,也是玛瑙末具双折射特性反射光的结果。

而其他窑口的瓷器釉面,都无法与之相比拟。

汝瓷是石灰釉,釉层薄,南宋官窑和龙泉窑是石灰碱釉,多次上釉才有玉质感。

看到这里,陈文哲收获多多,特别是关于玛瑙入釉方面的知识。

还有,他发现原来他的认知之中有两个偏差,一个就是玛瑙入釉跟汝窑的天青色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