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有樵夫偶遇奇人,手中持有一道奇异圆门。
樵夫问:此为何物?
奇人答曰:万阴轮回门。
樵夫再问:门后去往何处?
奇人笑说:无苦难之地,一切极乐源泉之所。
樵夫闻之欣喜若狂:我可去得?
奇人仍是笑说:自可去得。
樵夫入门。
樵夫毙之。
奇人则远去不见踪影。
然而,樵夫夜间托梦其妻儿,说是去了三餐有肉,可身着绫罗绸缎之城,只是分外想念其妻儿。
翌日,樵夫妻儿皆是活埋了自己。
这是第二处的内容。
除了心里有些毛毛的,倍感诡异外,还让曹景休忍不住联想一二。
因为这第二处的内容,有点契合庸朝某位大儒提出的抚民论。
何为抚民论?
宣传天命轮回之说,让底层的百姓心甘情愿地为朝廷付出。
即,人生中贫或富,幸福和苦难,从出身那一刻起,一切都是命中早已注定的,无法改变。
而今世苦难,只不过是在为来世积累功德。
这一世只要任劳任怨,勤勤恳恳,那么下一世必定会大富大贵,成为人上人!
这是抚民,也是愚民。
说起来,佛门能被庸朝如此推崇,不惜兴佛灭道,也正是搭了这抚民论的顺风车。
不过效果也很明显,庸朝全国各地,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可造反的地方却是没几处。
而且即便是造反了,也都只是占山为王而已,连冲击县衙,宰个县太爷祭旗的事情都没有发生。
甚至还有地方上的官绅勾结,借这个理由,大肆向百姓索要钱粮,横征暴敛。然后再给粮食、药材高价卖给反贼……
若说朝廷的税目有一百条,那么地方官绅,就敢把这一百条税目,扩增到一千八百条!
曹景休合上了县志。
他在想柳无归之前说过的话。
“柳无归身上的那件拂尘法宝很强,虽说柳无归只是驱物下境,但想要迷惑他,可远比迷惑前身困难。”
“如此说来,那么他是真的没有感应到此地的诡异之处了。”
“还有,苏绣娘的住处就在这衙门附近,柳无归来去几次衙门,都没有半分异常。那么这也就是说……苏绣娘并无不对劲的地方?”
一念及此,曹景休的心思便不免活络几分。
但也只是活络一下而已,曹景休又拿起了一些案子的留档看了起来,只不过才没看一会儿,他的脸色就不太好看。
穿越前曹景休不是刑侦系出身,可就算如此,他只是借着自己看过的某个通晓上千种杀人方法的七岁小少年传奇,他都发现了这些案子里的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