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进来,抱拳行礼,“东家,主子说您小姑的嫁妆他已经准备好,属下这就送您回去!”
“好!”杨乐文点点头,一手牵了一个坐上了马车,叶枫是要一路送到京城的,毕竟他作为娘家哥哥不能缺席。
杨乐文也不担心他的安危,身边有零号那个女人跟着,他有岂能受伤!
九月十二回到杨家庄,杨新柔已经回来了,嫁妆是她自己准备的,悦己铺子每个月都是百十两银子进账。
叶枫又给她准备了十抬,算是锦上添花吧,在家上人家景家的三十抬,整整八十八抬嫁妆,比富家小姐还要有派头呢!
嫁衣是蓝裳给绣的,杨乐文看着杨新柔拿着红嫁衣比在身上,满意的点点头,确实不错啊!
“文儿,朝哥儿说他十月参加完乡试,就知道他的去向了。”
“好,你有一定了,我把铺子收回来就是了,你再开铺子,可就是你自己的事儿了,我不管了啊!”杨乐文喝着茶,悠闲的说着。
陈氏跟杨平出去给女儿再次轻点嫁妆,生怕给她漏掉了什么,这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文儿,谢谢你!”杨新柔放下嫁衣,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握着她的手,她没想过自己会有今天的成就,更没想过自己居然可以过的这么好!
一切的一切都归功于她!
“小姑,我现在能做的就是把你们都守好了,这样等以后我走了你们也会过的很好。”她自然知道以后她的生活是在京城或者是在第一庄。
所以这杨家庄她只能是个过客,她也想的比较明白,等出嫁了,这些东西就留给他们,是好是孬,全屏他们自己。
杨新柔又岂能不知道呢,拍拍她的手感叹的说:“咱们一定会好的!”
九月二十这天,杨新柔出嫁,家里来的人那就不用说了,杨平跟陈氏不去送亲,杨家庄有句俗话:娘家爹娘不送亲,送亲等于送阴亲!
也不知道是谁传出的这些话,所以一早杨安康就找了厨子在家这边摆桌,毕竟乡里乡亲的来人也不少。
家里就摆了二十多桌,刘氏没有去,在家里陪着陈氏招呼客人,杨乐文也没让孩子们去,太乱,她不放心把孩子交给翠环他们。
最后就杨安康、杨安泰、杨博荣跟杨乐文、钱氏还有杨乐雨他们去了,镇上由李夫人张罗,还真的是井井有条,送了亲吃了饭,杨乐文跟李夫人坐在超市这边的房子里喝茶。
“文姐儿,有个话我透给你啊,你那个大伯好像被上面给盯上了!”
杨乐文一听点点头,这事儿叶枫跟他说了,不过盯上他的是六皇子,她也不怎么担心,但是这景氏居然会跟自己说,倒真的让她受宠若惊。
“放心吧,不会有问题的,朝哥儿我看了是个聪明的,以后前途不可限量!”
“那就借您吉言了!”景氏笑着喝茶,结这门亲第一庄也是一方面的因素,这个她自己不否认。
杨乐文没有跟父亲他们回家,而是在镇上等着第二日来的刘青云跟俩孩子,博文跟起航都决定十月下场试试。
明儿是他们报名的日子,看过腊梅送来的账本她满意的点点头,洗过澡就歇下了。
第二日领着俩孩子去了院士那边报名,起航是最小的,唯一一个四岁的孩子,写名单的老先生特意的摸了摸他的头,
“这娃娃好啊!”
“谢谢老伯!”起航特别的有礼貌,当然心里也知道该怎么做了。
杨乐文是一点都不在一起,考上考不上都无所谓,只要自己身正、心正就好。
尧哥儿跟宇哥儿也报了名,杨乐文带着四个孩子去了第一楼,嘱咐刘青云别聊得太晚,等他吃午饭。
没办法,有一个写名的人是跟他同年科举的,俩人见了那就是有说不完的话。
吃午饭也没见人回来,打发翠环去找,后来听说在楼下他们一起喝着呢,杨乐文摇摇头让他们上菜。
“你们四个记着,考试就考试,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一年不行就两年,我们学这个不是为了争什么,你们明白吗?”
“大姐放心,我们知道的!”杨博尧笑呵呵的说着,十一了,确实不小了!
“嗯,还有你起航,娘说过,不希望你跟小舅舅如朝为官,可还记得?”边给他夹菜,边说。
“放心吧娘,我只想做生意,把咱家的生意做到别的国家去!”起航笑着说,面上一脸的坚定。
“臭小子!”
吃过午饭,尧哥儿跟宇哥儿就回了书院,杨乐文则是无语的把喝多了的刘青云找人扶上马车,三个人坐在另一边,
“看见没,以后长大了不许喝成这个样子,就算在高兴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