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儿有了自己的营生,大哥在南方也开了学堂,忽然之间他也蠢蠢欲动了,自己那点银子盖个学堂应该够用。
想到这,抱着丫头转头看着外孙女,“文儿啊,你说外公在这里弄个学堂,然后教孩子念书怎么样?”
杨乐文一听愣住了,她没想到外公会这么做,不过也不失为一个法子,看着老爷子一脸跃跃欲试的样子,她当然不会泼冷水。
“那敢情好,外公这学问可是给皇帝做过老师的,我觉得没差,您想什么时候做,我帮您选学堂位置。”
这个学堂要是建起来,那就是方便十里八村的孩子上学了,大家都不用在舍近求远的去县里,挺好、不错。
吃过晚饭刘氏挺着肚子去了父亲的房里,她听闺女说了爹爹的想法,六十多岁了她还真不希望爹去做那个,操心。
“钏儿,你怎么过来了。”刘青峰正跟外孙女两口子加上大哥研究学堂的位置跟摆设。
杨乐文一看母亲赶紧走过去扶着做到椅子上,“娘,你是不是担心外公啊。”
母女连心,她又岂能不知道母亲是怎么想的,可是她还是支持外公的做法,老爷子有个奔头,对身体也好。
“你外公都那么大岁数了……”
“钏儿,看你说的,大伯我都快古稀了,我在南方还有自己的学堂呢,我们念书就是要把学问传播出去,让你爹做吧,他身子骨不错。”
他对二弟家的事情全都知晓,也知道他这一次过来就一个人来的,跟着来的那个老管家早就已经回去了,家里那些事儿他也全放手了。
这就是进步,既然人都进步了自然就得有作为,这才是大丈夫职责。
刘青峰笑着拍拍女儿的手,安慰的说:“放心吧,爹身子骨不错,到时候让文儿给我配个跟班,帮帮我就有了。”
他真的是太想有自己的事情了,牧场那边有亲家公帮着,女婿又是个能干的就算自己不过去也没事儿,有个学堂每天开半日的课程,不累还挺充实。
“娘,你放心吧,我让杨南跟着我外公,庄里好多孩子都出去念书,辛苦不说也不方便,真要咱们自己弄一个,那肯定是利大于弊。
束脩什么的咱又不多要,我外公也不缺那个钱,就是给他早点儿事做。”
“文儿这话算是说到我心里去了,我就想找点事儿做。”
刘氏见自己说话没什么立场,索性也就不说了,点点头也表示支持父亲的做法,事儿敲定了,杨乐文自然继续画着图纸。
作坊那些人,家里的孩子也都到了适学的年龄,到时候给他们免束脩,从自己这边走,也算是给他们的一个福利。
对于画图纸,那杨乐文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一张图纸画出了学堂、厕所、菜园还有猪圈。
这都不是白弄的,当然她也佩服外公的教学理念,菜园是教大家如何去种菜培养他们的责任心,猪圈当然是养猪的,这个是给调皮捣蛋的孩子准备的。
叶枫在一旁看着这些也是很赞同,百里墨轩是刘青云教的,但是对于刘青峰他也曾赞不绝口。
画好图纸,大家看完一致通过之后,这书院就定名青峰书院,用老爷子的名字命名再好不过。
以后真要出个什么状元、探花,那多好啊!
事情就这么敲定了,当天晚上起航跟杨洋也没来母亲的房里睡觉,这几天他们俩也睡得不好,一个人睡惯的冷不防四个人一起,小孩子也不喜欢。
杨乐文洗好澡,穿着红霞给自己做好的睡衣,这个还是去年她回来的时候告诉她怎么做的,没想到这丫头居然挺厉害,居然给做出来了。
而且听说这睡衣在南方卖的很好,本来就是嘛,穿的那么多睡觉,一点都不舒服,坐在梳妆台前,擦着头发,这毛巾是他们给带回来的。
跟现代的差不多,厚实、吸水,有好几次她都想把头发给剪短,只要能梳一个马尾就好,可惜没那胆子。
弄好之后躺进被窝里,屋子里很暖和,在有几天就小年,日子过得快着呢。
叶枫洗好澡出来,穿着西服给准备好的浴袍,别说还挺舒服的,看着被窝里的女人,不禁心里一荡。
快步走到床边坐下,摸着她的脸轻捏一下,“小舅子这一次变了许多你发现没?”
这些日子鲍博文很少说话,大家都是看的清楚,尤其是他那一盘老城的做法。
“我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