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知何时,皇上看到王喜眼中的惧意,发自内心的惧意。
因此皇上对董如意更加的好奇了,他放了一名暗卫,让其禀告董如意每日的所为。
皇上是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光明正大整人的人。不管是德妃还是淑妃,她可以轻易的把她们推到旋涡中。这宫中的人就像一盘棋子,而董如意就是那个执棋人。至于他,一个观棋人罢了!
他秉承着观棋不语的说法,默默地看着,可当太子进入东书房后,他才弄懂董如意的最终意图。
董如意进宫后所做的一切,让他明白不管她是支持太子,还是提议公主下嫁北疆,她所做的一切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尽早的离开皇宫,尽早的远离他。当然,民间借贷的事除外,因为那是突发事件。
太子去东书房没多久,就开始批阅奏书了。皇上得知后,更加的留意东书房了。董如意那副有山靠山,有水靠水的模样,让皇上开始考虑董如意的去处。
他想到了封王,只是碍于董如意是女子,这事就搁下了。事情原还在考虑中,可太子的优柔寡断,让他更肯定了心中的想法。就以太子眼下的情况,他管不好这个风雨飘摇的大周。他想到让庆王辅政,可庆王死后呢?
皇上还在犹豫,可詹士府的人进了东宫。皇上因病一直在控制脾气,可再好的脾气也受不了如此不懂事的太子。所以皇上出手了,他告诉朝中的所有人,他还活着。只要他活着一日,那么太子,就只能是太子。而董如意,他要做的就是把董如意想远离政治中心的想法,扼杀在萌芽中。
皇上道:“从明日起,周王同朕一起早朝。”
皇上说完不等百官反应就离开了。
张福海高喊,“退朝。”
董如意放下高举的双手,她托着圣旨站了起来。她没有走来时的那扇门,她走下台阶,向一众官员们出入的大门走去。
官员们也陆续的站了起来,金銮殿内的议论声也随之响起。
当所有人都站起时,那个还跪在地上的人就显得格外不同了。
刘相依旧跪在地上,他神情呆滞,嘴里嘟囔着话语。
一旁的官员扶起刘相,“相爷,您怎么了?”
刘相的面色很差,他没有回答,而是晃晃悠悠的向外走去。他走到董如意身边,侧头看去。
董如意同样看向刘相。
刘相眼神闪烁,急匆匆的走了。
董如意心中一阵莫名其妙,她原以为刘相会说上几句,可他就这样走了。
只听身后传来一人的声音,“大周从未有过女亲王,如意侯不该接这道圣旨!”
董如意脚步一顿,她没有回头,继续向外走去。
刚刚说话的是一名礼部的官员,他话音一落,就立刻有人附和。
“就是,就是,如意侯的确不该接这旨意。依下官看,如意侯应该持圣旨去求陛下收回成命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