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爱慕端王的小姐们如同过江之鲫,但端王与现今端王妃自幼便青梅竹马,非卿不娶。如此一来,自然要惹得不少小姐们伤心落泪。”
他说到此处之时顿了一顿,围观的群众卖脸的点头唏嘘。
如此,他才又继续道:“可其他人都可以不管,只是当年有一位小姐,来头不小,乃是先帝师许太傅的幺女,许太傅老来得女,喜爱的紧,只是国师说此女命格多舛,特特送到了青城观住了数年,直至及笄,才接回来,却不巧在路上碰到一帮流寇,正好当年还是靖王世子的现端王路过,仗义出手相助,那位小姐才能幸免于难。”
“英雄之美自古便是成就姻缘的佳话,自那之后那位许小姐一颗心思便落在了端王身上,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那小姐求之不得,茶不思饭不想,日渐消瘦,不过数月,已是形容枯槁,许太师瞧在眼里,心中自然是着急,为了爱女,舍去自己一张脸,进宫禀明先帝,求得了一张赐婚的圣旨。”
便有人问了:“不是说端王与现今端王妃自幼便青梅竹马,有情有义吗?圣上既然赐婚,那现端王妃又该如何自处?”
那人笑道:“现今端王妃又不是出自小门之户,乃是忠勇侯之女,许太师哪怕贵为帝师也绝没有横插一刀抢人姻缘的道理,不过是为爱女求得一张一平妻之礼嫁入端王府的赐婚圣旨罢了。”
“那后来呢?你说我是挺胸抬头一起还,当真不知端王府还有另外一位王妃!”有人追问道。
“后来么……那位许小姐原先茶饭不思,几乎将自己折腾的不成个人形大半条命都没了,端王原先自是不愿意的,但瞧着她已近似油尽灯枯,时日无多,大抵是心中有些愧疚,琢磨不过是一个虚名罢了,这位小姐能不能撑到出嫁之时还是两说,便也应了这门婚事。”
“可谁曾想到自从端王应了那门婚事之后,那位许小姐大抵是心中忧愁得解,身子竟一日好过一日,门那日已经恢复得与常人无恙。”
说话这人露出一些微妙的表情:“原本么,是只想给个虚名的,可谁想人家争气……可是圣旨已下,端王自己也亲口应承先帝,这门亲不管情不情愿,总归是要结的。”
旁人有些不以为意:“端王如此不情不愿,莫非是那位许小姐长得甚是丑陋?”
那人笑着摇了摇头道:“那位许小姐长得国色天香,有天人之姿。”
“即使如此,端王还有什么好不情愿的?”有人不赞同道。
“这个嘛……旁人看来都觉得端王对端王妃一往情深,但究竟情况是不是如此,大概只有端王本人才清楚。”
“总之,当年那位许小姐嫁过门之后,端王半年都未曾踏入她的房门,直到后来许太师因为此事给爱女出头,各种细节,外人自然无从得知,只知半年之后,那位许小姐传出有孕的消息,但很是不幸,几月后胎儿便因为母体太过孱弱,不适应孕育而滑胎了。”
众人面色各异,大抵是想到了后宅子里头的一些个手段,那位端王妃看着,极为端庄大度,没想到也是个有手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