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贞观元年时,他们当地这里来了一位新的官员,把他们家从山里给带了出来,并且重新给他们家分了一批地。
这个时候,赵老大拼命努力的耕地,让他爸爸妈妈吃饱了饭,他本来准备攒两年钱,回来娶个媳妇。
后来他们这里来了一个商人,要在这里建厂,要占用土地,其他人都不愿意,主要是怕商人不给钱,然后只能卖儿卖女。
偶然之间,赵老大看见那个商人和县老爷一起交谈,说是百姓不愿意卖地建厂,他只能去耍地方了,而县老爷也是一脸愁苦。
赵老大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他突然就站了出来,说是他家愿意卖,而他也在县老爷的见证下,签了字,县老爷告诉他把这个收好。
接下来的时间,在其他人的眼里,赵老大家开始了逆天模式。
建厂的那个商人听说是彼岸商会的,一次性把钱给了赵老大家,还说厂子有赵老大家百分之二十的股份,每年都有分成。
还把建厂剩下的材料卖给了赵老大,让他盖起了新房,还让赵老大进厂,当了一个小领导。
可以说,赵老大一下子就从贫农变成了地主,赵老大也娶了十里八乡有名的美女当媳妇,第二年就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这一天,县老爷找到了赵老大,说是让他监督工厂的工人们,把制度都穿起来,要不然的话,就会关闭工厂,因为这是违规的。
对于县老爷得话,赵老大很听,因为他知道,因为是县老爷把他带出了大山,同时让他能吃的起饭,让他能娶上媳妇。
对于赵老大,县老爷也很认可,虽然不太聪明,但是知道干活,还听话,不会胡乱质疑,最重要的是,不会听胡乱听别人的话,很难被蛊惑。
当魏征带人查到这里时,在赵老大的带领下,整个工厂的人都已经发生了变化,都穿起了工装,变得井井有条。
魏征一开心,就给县老爷记了一次功,并且询问了为什么他这里执行的好。
县老爷也如实回答了,说是树典型,在他刚来的时候就在树典型。
找几家人,引导他们去发现财富,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这样来带动其他人的积极性。
而这中间最成功的就是赵老大,最先冲大山里出来,最先分到土地,最先参与建立工厂,最先过上好日子。
现在由赵老大率先穿上工装上班,大家就会想,哦,这个赵老大穿工装,是不是有好事呀,自然而然的,大家就都选择了穿工装。
因为这个典型实在是太成功了,太鲜明了。
大家以前嘲笑赵老大,认为他傻,无论什么都听县老爷得,没有自己的主见,结果,人家赵老大过上了好日子,他们还在为奋斗。
这样一来,在无数次打脸中,人们相信了,自己得脑袋是出息不了了,那就向其他人学习吧,比如赵老大。
听了县老爷的话,魏征很认可,不过魏征也很惊奇,这个官员很有能力,但是怎么不往上升呢。
最后这个官员回了一句,他自己认为国家用不到他,现在每一个岗位都有人,能力都很不错,他现在就过的很好,并不想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