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这一系列的操作,让颉利明白,再这样下去,自己在草原上的兵力可能会被唐军给蚕食赶紧。
然后颉利就下令,把大唐要彻底干翻草原的事实说了出去,然后告诉他们,如果愿意战的,就来定襄城吧,他会在这里决战。
当时收到颉利的命令后,整个草原都沸腾了,大家都开始骂大唐狂妄,并且都没有当回事。
可是紧接着,就遭到了大唐死亡般的打击,来到草原上的大唐军队,开始对各个部落有预谋的打击。
而在打击这些部落时,就显现出当初建立互市的好处了,因为互市,有些商人开始在草原上行走,很自然的,很顺手的就画下了草原上的地图,更是圈出了各个部落的迁移路线。
所以,大家打击那些自己范围内的部落,都是很顺手,并且不是东一下,西一下的,而是按照路线。
当然,也有的部落在收到颉利的命令后,立刻就转移驻扎地,开始向着定襄城跑去。
而这样的部落,很自然的就错过了大唐的打击,虽然有可能遇到其他的唐军,但是总之是躲过了第一轮打击。
不是没有部落自发的组织起来,打击大唐的军队,可是没有统领,没有计划的打击,只是送人头而已。
经过数次被击退的情况,大多数的小部落开始抱团,在智者的带领下,开始组建出一个又一个军团。
虽然实力比那些常备军弱,可是再弱,也是军团呀,更何况,突厥民族本来就是那种全民皆兵的民族,这样一来,很快就出现了大批量的可战之兵。
尤其是随着和大唐的交战,一次一次的战斗,让那些新兵迅速的成长起来。
当然,不管突厥人再成长,大唐的军队也同样在成长。
并且因为大量的医疗兵的存在,大唐军队的死亡率在大幅度降低,死亡率的降低,代表着大唐出现了巨量的百战老兵,和有丰富经验的将领。
一次次从战场上死里逃生,是会逐渐看清局势的,有的时候,脑袋不够,是可以用身体记忆的。
虽然这样出来的将领,不可能统领大军,但是指挥和几百人还是能做到的。
要知道,战场上,连李靖都无法指挥到百人队这个级别,尤其是人数达到十万以上的时候。
这个时候,很多战场局势,就需要百人队自己去体会。
在突厥们一次次突围,向着定襄城支援时,最大的两股势力也出现了。
就是阿史那思摩和执失思力,他们麾下的士兵精锐,装备充足,粮草也都足够。
自然而然的,一些其他部落的人,也都自发的向他们汇合。
随着人数的聚集,阿史那思摩的速度自然而然的就降了下来。
不过就算是这样,阿史那思摩也撞上了李靖为他准备的对手,张公瑾,大唐年轻将领中最出色的人员之一。
其实,在李靖眼里,大唐年轻将领中,他最看好的就是张公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