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倒是真关心,忙问:“如歌也病了?可说了是什么病?可还打紧?”
小太监躬身:“说是为崔夫人求药连月舟车劳顿不敢歇息,本就累着,近日京中风邪太盛,便受了些风寒。殷大小姐说,等她病好了,一定立刻前来陪太后解闷儿。”
“你让她紧着养病,别总惦记着哀家。若是府中大夫不好使,让她大胆进宫来请太医。”太后嘱咐。
又见那小太监手上还捧着盒子,便问:“你手上拿着什么?”
小太监低着头:“回太后,殷大小姐说了,知道太后您爱茶,巴蜀又是茶业的起源之地,故而特意为您从巴蜀带回来一盒香茗,请太后品鉴。”
“哈,既是珍贵香茗,又千里迢迢去了巴蜀带回来的,如何只得了这一小盒?未免也太小气了些。”司徒谦笑着打趣。
大家瞧着小太监手里不过饭碗大的小匣子,一时间笑开去。毕竟茶叶封存难,这小匣子定然又加了别物填充,还真不知茶叶有多少。
司徒晟却变了脸色不大乐意:“八弟,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如歌千里迢迢去巴蜀,一路奔波而回,心里还想着皇祖母,已是难能可贵。自古礼轻情意重,哪怕这茶叶真的只有一小撮,也是如歌的一番心意,皇祖母定然开心。皇祖母,您说呢?”
如歌?倒是叫得挺亲热。司徒易峥右手修长的食指轻轻地在轮椅的扶手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搭着,薄薄的唇角紧紧抿着。
绥峰在一边瞅着自家主子的冷脸,心里明镜似的。还说不在意殷大小姐,别人一句“如歌”他就受不了了,真是口是心非!也不知是谁昨日听说今日殷大小姐进宫,就定了今日进宫的呢。
既进了宫,也不先去贤妃宫中,巴巴地先跑寿康宫来了,这还不在意?那就见鬼了吧。
太后笑着让刘嬷嬷把茶叶收了:“是啊,如歌这丫头是最知道孝顺的。其实礼并不在多,之所以贵重,不过是看着那份心意罢了。”
太后见那回话小太监还不下去,忙问:“可是如歌那丫头还给哀家带了什么话?”
那小太监忙又禀道:“殷大小姐还说,因此茶叶是当年神农所尝之茶树所出,千金难求,故而只得了这么多。若是太后觉得不错,下回有机会再弄更多来。”
“你们听听,可不是如歌小气,”太后听了这话,顿时开怀,“《神农百草经》中有提,‘神农尝百草,遇毒以茶解之’,可见这茶的妙处。只是想不到哀家有生之年,竟能与神农同饮一树茶。如歌有心了!惠姑,你快选几样宝贝给她送去,就说她送给哀家的东西哀家很是喜欢。”
诸位皇子面色各异,但无不心里感叹殷如歌财力的。神农茶,何止是千金难求呢?传闻此茶不仅味道品相是茶中极品,且其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亦是诸多灵药无法比拟的,故而声名远播,贵重非常。
可是,如此好茶亦不是想得就有的,每年也不过产出那么几斤而已。所以可想而知,殷如歌为了这茶,费了多少心力财力。
刘嬷嬷才要走,太后又补充道:“对了,你把那件梁国王子送来的狐皮给她一并送去。如歌如今着了凉,怕是畏寒得紧,不若把这狐皮送去,做件衣裳穿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