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观念冲突
听了李大嘴的话,董先生也不气恼,而是很高傲地扬起了头:“你们懂什么?咱们京城之中曾经有一位吕知府。”
“那吕知府的孙子可是个公认的奇才,仅三岁的时候就可以对答如流背诵唐诗,五岁的时候就能倒背论语,做出文章,等到了九岁的时候,更是四书五经,无一不知,无一不通,无一不晓!”
“可这样的天才,你猜结局怎么着了?”
董先生的话一说出口,客栈的众人就纷纷扭头看向了吕秀才。
外面的人不知道,可大家伙心里头都很明白董先生所说的这个吕知府的孙子正是吕秀才!
吕秀才听到董先生提起自己,连忙挺直了腰杆,当年的自己的确就是那么优秀的!
只可惜后来吕知府亡故,整个吕家家道中落,吕秀才也落得了这部田地。
董先生继续说:“自从那个吕知府死了之后,吕家就彻底完了,那个厉害的孙子更是不知所踪。”
“前些日子在饭局上同僚提起甚是惋惜,听说他把祖上的家产都卖了个一干二净,穷得连饭都快吃不起了。”
“你说说读书成才守规矩要是真的有用的话,他何至于沦落至此呢?还不是因为没有什么胆识,所以没本事没出息!”
听了董先生的话,众人的脸色都有些难看,吕秀才更是低下了头,不过这位先生说的也是实情。
吕秀才生性懦弱,虽然读书读得好,但是不管是做生意还是为人处世,都要稍逊一筹,根本无力把吕家重新支撑起来。
更可恨的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科举上之后,文曲星就好像是从吕秀才的身上脱离了,考一次不中一次,年年落榜。
为了能够继续凑钱参加科考,吕秀才只好把家产变卖,可时至今日仍然没能成事。
吕秀才咬了咬牙,怒气冲冲地说了一句:“他早晚有一天会把家产都赎回来的!”
董先生听了连连摆手:“那个榆木脑袋绝对不可能的。”
“你们可知道他是怎么变穷的,就是因为年年都要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年年都考不中!”
“你说但凡是个头脑灵光的,两年不中三年不中,可不就暂时算了,好好经营家中生意了?你们看看人家万三千,人家也是个做生意的,也没有什么功名,可现在还不是当了个官吗?”
“像这种迂腐的人,就算真的高中了,状元当上了朝廷命,官也干不明白。”
“相反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生性懒惰,十分顽劣,闹得整个学堂鸡犬不宁。可是我就想着树大自直,他早晚有一天能明白。”
“结果还真是被我说中了,那小子开了窍,不仅考中了探花,学了武功,现在成了江湖上鼎鼎大名的小李飞刀了呢!”
陆尘听了这话,眼珠子瞪得溜圆。
好家伙,这可真是有眼不识泰山了,原来李寻欢竟然是这位先生的学生!不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