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赫然伫立一顶孤舟,舟上似有人影垂钓。
原本潭水该是深绿色才对,但韩映秋用了巧妙的技法让这潭水之上蒙上了一层“薄雾”,混着头顶朦胧的日光,这浅葱色用的是恰到好处。
旁人用赫色相配,大多不敢大面积的使用。
但韩映秋这赫色的群山之上点缀星点的绿意,却让人越发觉得潭中垂钓之人的孤寂与桀骜。
与其说只是一副织锦,倒不如说像是一幅画一般,在山水之间,尤见人心。
“好,好,好啊!”
白岳连说了三个“好”字,就足以见得他的内心里是有多么地喜欢这幅织锦了。
他不住点头,将织锦放在手上,简直爱不释手:“好一副薄雾孤舟啊,简直是赏心悦目!如此山水之间,我也愿做这孤舟垂钓之人,岂不是人生快意?”
说罢,白岳却忽而意识到,作为这一次的“主考官”,他好像有些太过激动了。
但就看着白玉饿这态度,这一次究竟谁胜出,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白岳轻咳一声,将几人的织锦交给了旁边的其他人观看,这第一幅之上,自然是韩映秋的“薄雾孤舟”夺得众人喜爱。
就算是那些想要看洛家的笑话之人,也不得不去承认,韩映秋的这一副“薄雾孤舟”是真的比在场其他人的好。
绣工自然就不必说了,便是那其中的意境和磅礴大气的气势,也是旁人的织绣无可比拟的。
不过还有后两幅,旁人也没有泄气。
第二幅,是“两只黄鹂鸣翠柳”。
翠柳与黄鹂,便是这一次的重点。
其实就一上午的时间,要绣出三幅完美的织绣来,是每一个师傅都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大部分师傅都着重强调了黄鹂和翠柳之间的意境,尤其是周家的师傅。
毕竟是织造了多年的老师傅了,她在整个布局的把控之上,显得尤为厉害。
旁人的织锦大多看上去都像是并没有完成的,后续还有可继续织绣的余地。
但周家师傅的织锦,完成度却是最高的。
周玉和都满意地点了点头,便知道周家师傅定然是没有藏私了。
反观韩映秋的织锦,虽说是“两只黄鹂鸣翠柳”,但其实将周围的一切都弱化了。
着重强调了“黄鹂”,将黄鹂织绣得栩栩如生。
可让人觉得惊讶的是,韩映秋将周围的那些景物甚至翠柳只用了寥寥数笔的“弱化”,却并没有影响到这一副织锦的“整体性”。
反而是让两只黄鹂的神态更加惹人注目,让所有人的眼神都放在了两只黄鹂的身上,反而觉得周围被弱化的那些景色,就是理所应当!
其实韩映秋这是一种有些“取巧”的方式,但却仍然获得了包括白岳在内的那些评审之人的连连点头赞同:“好,好啊!能将活物绣得如此栩栩如生之人,在咱们许州之中也不多见啊!”
眼瞧着韩映秋的“两只黄鹂鸣翠柳”又要更胜一筹了,周玉和实在是有些坐不住了。
他站起身,手指直指韩映秋的织绣:“诸位评审,我倒是觉得,这更像是一副没有完成的作品。怎么,如今这种作品,也能获胜了?那咱们可就不服气了!”
他走上前,指着织绣上头那寥寥数笔的翠柳:“既是两只黄鹂鸣翠柳,便不能只看黄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