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缕薄雾在林间缭绕,初醒的鸟儿发出一声声鸣叫。太阳还未升起来,林里还一片朦胧,静谧而唯美,如临仙境。
四面环山,一座座小草屋、小木屋院落零星洒落在山林旁,组成了错落而有至的小村落,为山林凭添了一抹生活气息。村里有三十四户人家,平时都以狩猎、耕种为生。一条小溪如玉带环绕,惯穿整个村落。小木桥在村头横跨小溪两岸,方便村人出入。
勤劳老实的孙如良三十多岁,身体挺硬朗,与妻子刘氏,儿子阿牛住在村东头。儿子阿牛已十岁了,生得虎头虎脑的。破旧小屋伴山而居,屋旁一棵老树伸出婆娑枝丫护着这座小屋,护着这平凡的一家子!
两人就象往常一样,踩着薄雾,迎着晨曦一起进山,开始为生活忙碌了,山里人的生活由此拉开了序幕,简单而朴实!
进到山里,两人忙活了一阵子,累了,坐在一块大石上休息。呼吸林间飘来的草木花香,啃着自带干粮,闲聊着生活。
突然,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断断续续传来。
“荒山野林的,谁家把孩子丢这儿了?好狠心!”刘氏对丈夫嘀咕道。
“这儿离村子有点远,会是谁家的?”孙如良回妻子道。
刘氏听了一会儿,催促丈夫道:“去看看,多可怜呀!”
于是两人相伴着寻声而去,在一处草丛里发现了一个襁褓包裹着的大约两、三个月大小的婴儿。小脸微微泛红,可能是冻的。婴儿见到两人,停止了哭啼,转动着黑亮的大眼睛盯着两人看。刘氏赶紧上前,埋下身子抱起来,心疼地搂在怀里。
“是谁呀!做父母的这么狠心!”刘氏怨道。
这时刘氏发现一玫精致的小玉珮挂在婴儿脖子上,上面雕刻着龙形图腾,非常精美。玉珮背面刻着两个字,刘氏不认识,让丈夫看。
孙如良看了一下,也不认识。认为可能是婴儿父母留下的,以便日后相认的证物吧!
两人抱起婴儿,收拾了一下,活也不干了,丢下匆匆回村。
回到村里时,天已大亮,整个村子都已经醒来。冉冉炊烟在村子上空飘绕,大孩子,小孩子的嘻闹声,大人们的喝骂声不时响澈村庄,浓浓的乡野气息弥漫心间。
孙如良轻轻推开自家的栅篱小院的门,将工具放靠在墙边,再接过妻子手里的放靠一起。推门进屋,儿子阿牛正在土灶台前烧水帮忙做饭。屋里简单的家什摆放整洁,小院里,鸡鸭三、五群的自由觅食,不时哼着欢快小调。
“娘,抱的啥?”儿子好奇的问道。
“天神送咱家的,不知是弟弟还是妹妹!”刘氏回应道。
“哇!好漂亮呀!是妹妹就好了
!”儿子踮起脚尖盯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