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1章 活着就很不容易了!(1 / 2)

        骨科门诊。

        候诊大厅内,密密麻麻,挤满了人。

        有的坐着轮椅,有的杵着拐杖。

        人很多,但却出奇的安静。

        唐馨和楚芸萱,穿戴遮挡严实,垫着脚尖才能看见,最中间被‘包围’的吴杰。

        和上午在住院部大楼大厅内,被陷入重围不同。

        此时此刻。

        吴杰更像是在和病患聊天,拉家常。

        聊什么呢?

        隔着太远,听不太清那个老人在说什么。

        出于好奇,唐馨赶忙找人打听问了问。

        这一问,才知道情况很不一般。

        原来。

        唐筱的手术结束之后,吴杰作为病人家属,自然是要办一些手续。

        和医生交接之时,有其他病人挂急诊来看病。

        这个病人很特殊,有听力和言语障碍,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聋子、哑巴’。

        干农活不小心弄得关节错位,因为听不见,又不会说,加上又没文化,不会写字。

        问他哪儿疼,他根本就听不见。

        比划手势,让他写下来,他又不会写字。

        只能不断的通过肢体语言,去交流询问……

        这样的问诊治疗,真是太劳心费神了。

        本来吴杰的到来,就足以吸引不少人来围观。

        吴杰也是第一次经历这种情况,所以就关心询问其他残障人士。

        然后……

        他就不走了。

        有一个说一个,轮流讲述一下有什么病痛、哪里残疾,生活上有哪些不便。

        一直以来。

        唐龙实业集团就特别注重慈善事业,每天投入大量资金,帮助弱势群体。

        所以大家便以为,吴杰是想深入了解,残障人士的真实生活,以便于能给予一些帮助。

        因此,大家不仅坦言相告,还相互通知,最终导致这里聚集了不少残障人士和家属。

        得知原因后,唐馨和白凤玲都没有去打搅吴杰,而是静静的听着。

        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

        其实,因先天和后天原因,总人口十几亿的国内,有八千多万残障人士。

        像那些带有贬义的,什么聋子、哑巴、瘸子、智障、残疾等等俗称。

        为了以示尊重,早已修正,统称为‘残障人士’。

        而这八千多万残障人士当中,人数从多到少,主要是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言语障碍、肢体障碍、精神障碍和多重障碍。

        人数最多的听力障碍,不完全统计,都有两千多万人。

        紧随其后的,视力障碍人士,也有一千多万。

        但不管如何。

        按理说,平均每十几个人当众,就有一个残障人士。

        可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并没有经常看到残障人士。

        这是为什么呢?

        唐馨和白凤玲,听了之后,恍然大悟了。

        正在讲述的那位老人,因为车祸而截肢。

        年纪大了,用假肢恢复走路能力,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康复训练,还不一定成功,所以他选择坐轮椅。

        平时在家日常起居生活,无论是上下床,还是上卫生间,要么自己用手攀爬,要么就只能靠家人帮忙,很不方便。

        至于出门……

        自己拨动转轮,在家附近溜达一下还行,想要出远门,太难了。

        家里没车,要是独自出门,公交车和出租车,都根本不会让他搭乘。

        对公交车来说,需要找人一起帮他抬上车。

        而出租车更麻烦,要将他抱上车,然后将轮椅收起来放后备箱。

        这么麻烦,还不如不载。

        今天来医院看病,是邻居好心开车送来的。

        即便如此,他也得靠儿子抱上车再抱下车。

        马路上这么做,挡到了后面的车辆,那滴滴滴的喇叭声,就像催命符似的,让老人更不想出门了。

        出门都这么麻烦,就更别说去逛街了。

        很多地方,都没有无障碍轮椅通道。

        所谓的残障人士卫生间,也大多数时候是用来堆放杂物的,也有不少是被正常人在用。

        而比这位老人更惨的,是稍后讲述的一个盲人。

        她一出生就看不见,属于先天性的盲人。

        因为看不见东西,她根本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所以注定只能当文盲。

        没有文化和本事,别说工作赚钱了,就连正常的社会交往都困难,要嫁人也是嫁给家庭条件不太好的。

        毕竟条件好的,谁又看得上一个盲人呢?

        也因为根本看不见路,‘盲道’这种东西只是听说过,但从来没用上过。

        现实中,盲道确实是有,但基本都是奇葩设计和胡乱施工。

        道路两旁的人行道上,盲道不连续、不平整,经常会有障碍物遮挡、雨水井窖盖子隔断。

        很多时候还有人为造堵,乱停车的、摆摊的,根本就让盲道毫无作用。

        即便人行道的盲道可用,但横穿马路的斑马线,可是没敷设盲道的。

        盲人看不见斑马线和信号灯,过马路依然危险。

        至于什么导盲犬,那哪儿是她能买得起的?

        虽然知道自己想去哪儿,但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走。

        跌过无数跤、摔了太多跟头,干脆就不出门了。

        因此要是没人陪同,她和国内其他一千多万盲人一样,根本不敢出门。

        即便走丢了、被撞了、被偷了,也根本不知道。

        而相比之下。

        语言和听力障碍的残障人士,在出行这一方面,是要好一些,毕竟他们眼睛还能看见。

        可生活中,依然有太多的不便。

        读书难,绝大多数学校都不愿招收残障人士,因为太麻烦。

        个别学校即便招收了,残障学生也容易被区别对待,甚至遭遇歧视。

        只能去特殊学校读书,但残障人士多、特殊学校少,这便导致他们绝大多数没知识没技能,进而导致他们‘就业难’。

        几乎很少有企业,愿意招收残障人士。

        就像听力和言语障碍的,不能打接电话沟通客户,连和同事之间的工作交流都困难,就算想做不用怎么沟通交流的工作,那也要有相应的技术,都没怎么读书的他们,能行吗?

        当然。

        最惨的,还是多重障碍和精神障碍人士。

        人活于世,听说读写,是最重要的生存能力。

        肢体上的不便,还能通过器械或家人帮助,加以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