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遍西南各省,顿时引起巨大的争论,但也让还在抵抗的云南土司普名声手下,失去了不投降的决心。
八月二十三日,普名声被自己手下斩杀,云南土司之乱平定,朝廷下诏沐天波继承黔国公,派遣冯铨为国公府长史。
朱由校这次的骚操作让人惊掉大牙,哪有国公府有长史的,这是摆明了说黔国公是沐王了。
沐王府是民间的叫法,其实爵位只是国公,明代国公府是没有配置属官的,就是有,也是国公本人的任命,属于私下里的事。
只有王府才配置属官,目的其实是监督王爷们老实点。
再说他这次任命的人是冯铨,更是让人议论纷纷。
冯铨当初被弹劾后交由刑部调查,并没有找到他不法的罪证。
唯一让人诟病的是他的人品,天启四年,冯铨跪迎魏忠贤,请求魏忠贤为他父亲做主,从而投靠阉党。
但这事只能说他不要脸,不能说他犯罪,因此刑部最终给出的意见是去官停职,但并没有夺其功名。
古代官员被解职,并不是功名被夺走,也就是说你不再是现任官员,但当初的资历还在,不是老百姓,同样享受着功名带来的利益。
比如百姓的投献土地,只要是在你的免税范围内,你还是可以收投献的,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益。
更重要的功名还在,就有机会重新起复,一般起复的官职,都是按照你被停职是的官阶来定的。
这一点尤其重要,其实后世也还是这样,就比如你是处级被停职后,有机会重新当官,就不会去当个科长,再一步一步往上爬。
任用冯铨的理由很简单,此人的确是个理政的大才,沐天波才八岁,朝廷不愿再出来个其母娘家人掌握沐王府大权。
而朱由校的暗地里打算,是让冯铨慢慢的收回云南的军政大权,黔国公这个等同于自立的藩王,差不多该废除了。
当然,他不是要废掉黔国公的头衔,公爵之位还是要留给沐家子孙的,只是不能再让他永镇云南了。
沐家的确历代都忠心耿耿,但谁也不敢保证,沐家以后的子孙都不会有其他心思。
现在正是好时机,沐天波年幼,云南这次又大乱,给了他借口说帮助沐天波处理政务。
八岁的沐天波能怎么办,造反他是不敢的,再说这次朱由校展现出来的杀戮手段,的确震慑住许多人。
七位土司家族的灰飞烟灭,让人胆寒,奢安之乱可不止是奢崇明和安邦彦,云南贵州响应他们的土司好几家。
这次并没有全部被揪出来清算,还是因为怕引起反弹,因此朱由校只能咬牙认了,只抓这七家证据确凿的开刀。
与此同时,闽粤那边喜报传来,沈有容上书朝廷,郑芝龙愿意接受朝廷改编,率领麾下的海盗上岸。
这可是天大的喜事,要知道这不是原本历史上的招安,而是接受改编,等同于郑芝龙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