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吵闹的如同清晨的菜市场,水瑾坐在上位,只是看着他们争吵,脑子中在思考。
一炷香,两柱香的时间,大臣们还是精力旺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诸位爱卿,听朕一言。”水瑾一发话,两方大臣安静下来,默默地退回自己的位置,“黄藩国野心逐渐增大,不出多时,我朝与黄藩国必有一战,此次我朝的黄藩国逆贼,多亏了贾爱卿已经全部除清,后方无有后患,那么前方也不能输,朕决定,宣战。”
水瑾一言出,底下的大臣们又开始犯了难,既然皇上都说战那么自然就战,但是,谁出战呢,如今黄藩国的势力越来越大,恐怕难以攻克下来。
冯紫英上前道,“臣愿意请旨出战。”
“你老子还没死,你这么着急干什么?”冯绍天道,“皇上,微臣愿意出战。”
“微臣也愿意出战。”
朝堂安静下来,转而又开始窃窃私语。
“冯老将军骁勇善战,出战黄藩国,定然没有问题。”
“冯大人虽然年少,可也战胜了三国,对付一个小国,想必不在话下。”
大臣们又开始谈论谁出战更为保险一些,这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大臣们。
水瑾倒是没有决定最后是谁出战,只说明日再议。
下了朝,交好的大臣们结伴在一起,讨论着今日在朝上的事情。
冯紫英和贾兰随着冯绍天上了马车。
“紫英,这次你别出头,让老夫去收了这黄藩国。”冯绍天道,“绰绰有余。”
“爹,我知道我自然没有您厉害,不过儿子资历尚浅,这次我不主战,我随着爹一起去便是了,让我当个小将也行。”冯紫英道。“听候爹你的调遣就是。”
冯绍天冷笑一声,“我可不相信你会这么听话。”
冯紫英笑着摸摸头,“这不都是遗传您的么。”
“伯父,紫英要去您就让他去吧,这京城之中,在大理寺也是太过束缚他了。”
“就是,还是兰儿你了解我,这大理寺一有大事,便是通敌叛国的大事,这一没事,都是这些官员们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闹到大理寺,真乃心烦。”冯紫英道,“爹,您就从了我吧。”
贾兰抽抽嘴角,一脚踩在他的脚上,“怎么说话呢。”
冯紫英抱着脚哀嚎,“我错了,我错了还不行。”
冯绍天哈哈大笑,“你这小子就该让兰儿治治,不过,兰儿啊,这紫英一去没个一年半载的恐怕回不来啊。”
“男儿当以大事为重。”贾兰道,“我也会像皇上请旨,揽个押送粮草的差事也未尝不可。”
“通政司使乃是重要职位,你倒舍得。”
“没了我还有别人。”贾兰轻笑。
“就算成了个小官,只要有本事,还怕做不到高官。”冯紫英搂住贾兰下了马车,“再说有我撑腰呢。,我可比你这小身板强多了。”
贾兰白了冯紫英一眼,将他推开,“你才小身板。”
冯绍天走在前面哈哈大笑,看着小辈们和和睦睦的比什么都好。
刚过几日,黄藩国便送来致歉书,说天朝之中的叛贼与黄藩国并无干系等说辞,说的情真意切。
水瑾看后反倒笑了起来,“这黄藩国的国主天朝文倒是学的不错,这成语词句用的很顺畅委婉,朕可差点就信了。”
“这黄藩国简直是胡说,那些刺客都一概承认了,偏他们说无无干。”冯绍天道。
林如海点头,“这事绝对与呼查儿合脱不了干系,呼查儿合天性狡诈,切不可信,皇上还是尽早商定出征事宜,宜早不宜迟啊。”
“是啊。”万丞相道,“黄藩国都已经将眼光放在我朝,这再不除,难免是养虎为患啊。”
这次的小朝会,商定了下来,冯绍天为主将,冯紫英为副将,点十五万精兵,出征黄藩国。